秋宵何沈沈,松阴落寒瓦。
蟋蟀喧中堂,繁虫泣深夜。
素月清以娟,白露杳然下。
之子望不来,但恐秋风谢。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秋夜迟友人不至”,要求分析诗句大意和赏析诗句的妙处。然后要结合具体的诗句来分析。如“蟋蟀喧中堂,繁虫泣深夜。素月清以娟,白露杳然下”一句,写诗人在庭院中听到蟋蟀在叫,看到虫儿在叫,而诗人却听不到朋友的声音,看不到朋友的身影,只有那皎洁的月光洒在庭院里。这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通过景物描写烘托诗人内心的孤寂、落寞之感。
【答案】
译文:秋夜多么长啊,松树的影子落到寒瓦上;蟋蟀在中堂鸣叫,繁虫在半夜悲鸣。月亮洁白明亮,清冷的露水从天而下。你迟迟不到,恐怕秋风也该谢了。
赏析:
这首诗写秋天夜晚作者与友人分别后所感受到的孤独寂寞。开篇“秋宵何沈沈”,“秋宵”即秋夜,“沈沈”形容时间很长。“松阴落寒瓦”,意思是松荫覆盖着寒冷的瓦。这两句是诗人对秋夜景色的描绘。接着“蟋蟀喧中堂”,中堂指内室。这句的意思是蟋蟀在中堂鸣叫,繁虫在半夜悲鸣。诗人由静景转向动景,写秋虫声声,衬托出自己的孤独寂寞。最后“素月清以娟,白露杳然下”,素月指明亮的月亮,白露指露水。这句的意思是明亮的月色清丽而洁白,清冷的晨露从天而降。这两句是对前面所写景事的进一步渲染,突出诗人的孤寂之感。最后“之子望不来,但恐秋风谢”的意思是:我盼望友人能来到,只怕秋风已将友人吹去。这里用拟人手法写自己盼望友人早日到来,又担心友人被秋风刮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