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地标浮玉,岿然俯大江。
波光生殿阁,树色隐幡幢。
鸟听经声下,龙随法钵降。
尘劳惭未息,回首怅飞艭。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稚登游览焦山时所作。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胜地标浮玉,岿然俯大江。
波光生殿阁,树色隐幡幢。
鸟听经声下,龙随法钵降。
尘劳惭未息,回首怅飞艭。
注释:
- 胜地标浮玉,岿然俯大江:胜地指的是焦山,浮玉意指山上的玉石,岿然指的是高大挺拔的样子,俯是指面向。这里形容焦山的景色如玉般美丽,高耸入云。
- 波光生殿阁,树色隐幡幢:波光指的是水波的反射,生是产生的意思,殿阁是指寺庙中的楼阁,树色是树木的颜色。这里描写的是水面上反射出楼阁的倒影,而树木的颜色在雾气中显得若隐若现。
- 鸟听经声下,龙随法钵降:鸟听到经声会飞下来,龙听到法音会跟着下降。这里用鸟类和龙的形象来比喻人听到佛法的感应。
- 尘劳惭未息,回首怅飞艭:尘劳指的是世俗的烦恼,惭未消是指还没有完全消除。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回顾过去,感叹没有完全摆脱世俗的困扰。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焦山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观与人文元素巧妙结合,表达了对佛教教义的向往和对世俗烦恼的感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诗意和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