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树阴阴春已阑,绮霞浮水动波澜。
半将艳质迎风舞,散作香魂共月寒。
银蒜低垂红雨急,金铃忘缀绛苔残。
不知游冶寻芳处,无限葳蕤藉锦鞍。

【解析】

此诗是一首咏花的七绝诗,描绘了落花飘舞的美丽景象。首联写春已阑珊,百花凋谢,万树阴阴,绮霞浮水,波澜荡漾;颔联写落花随风起舞,散作香魂;颈联写花瓣飘零,红雨急下,金铃忘缀,绛苔残损;尾联写不知游冶寻芳处,无限葳蕤藉锦鞍。“银蒜”指柳叶,暗用《洛神赋》中洛水之神宓妃折柳赠别的故事。“红雨”喻落花如雨纷纷而下。

【答案】

译文:

万树浓荫映衬着春天的结束,绚丽的彩霞映照在波涛之上泛起了涟漪。

半片花朵随着微风摇曳,飘飞的花瓣像带着香气的灵魂一样,与月光一起散发着寒气。

如同银蒜般垂下的柳条轻摇,红雨纷飞,像是被风吹落的花瓣。

金铃忘了系结,被风吹得四处飘扬。绛红色的苔藓已经残缺,无法再装饰它。

不知道那些游玩赏花的人在哪里,满地都是茂盛的花丛,宛如锦绣一般。

赏析:

本诗描写了一幅落花缤纷、春意渐尽的画面。全诗四句一韵,结构整齐匀称。

首句写春已阑珊,百花凋谢,万树阴阴,绮霞浮水,波澜荡漾。“万树阴阴”点出了时间,正是暮春时节。“绮霞”是指晚霞,这里用以形容晚霞映照在水面上的景象。诗人以“绮霞”为喻,将落花比作晚霞,生动地描绘出落花盛开的景象。

第二句“半将艳质迎风舞”,描述了落花随风起舞的情景。这里的“艳质”指的是花朵的艳丽之质,“迎风舞”则表现出落花的轻盈和美丽。诗人用“半将”“半”二字,既写出了落花的繁多,又表现了落花在风中的轻盈之美。

第三句“散作香魂共月寒”则是对前两句的总结。诗人通过比喻的手法,将落花与香气融为一体,使落花仿佛有了灵魂一般。同时,“共月寒”也暗示了夜晚的寂静和寒冷,进一步衬托出落花的美丽和凄凉。

最后两句“银蒜低垂红雨急”,以“银蒜”为喻,形容柳枝垂挂下来的样子。而“红雨急”则形容落花飘落的速度之快,如同红雨纷飞一般。这两句既描绘了落花飘落的景象,又增添了一丝生动和动感。

尾联“不知游冶寻芳处,无限葳蕤藉锦鞍”,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诗人以“游冶”代指赏花人,表达了自己对赏花人的思念之情。同时,“葳蕤”是指草木繁盛的样子,这里用来比喻落花的茂盛。诗人用“藉锦鞍”来形容大地上的花海,展现了一幅美丽的春日画卷。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形象,展现了春天落花的美丽和凄凉。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