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柝声残万杵哀,邻家白苎已先裁。
浮云半掩无诸国,落日横斜金粟台。
稿叶满阶风乍起,繁霜入户雁初来。
小山芳草青如剪,岁晚应悲白发催。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端。诗中描绘了法海寺周边的景象,以及作者对岁月流逝、青春易逝的感慨。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1. 木柝声残万杵哀(木柝声残万杵哀)
- “木柝声残”:指的是寺庙中的木梆声已经停止,暗示着夜晚即将结束,天明时分到来。
- “万杵哀”:表示夜晚的寂静和孤独,万杵是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这里用来比喻夜晚的宁静。
2. 邻家白苎已先裁(邻家白苎已先裁)
- “白苎”:白色的苎麻布,是古代一种常用的布料。
- “已先裁”:意味着邻居家的布料已经开始裁剪,准备用于制作衣物。
3. 浮云半掩无诸国(浮云半掩无诸国)
- “浮云半掩”:浮云遮住了天空,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
- “无诸国”:可能是一个地名,或者是作者虚构的一个场景,与“浮云”相结合,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4. 落日横斜金粟台(落日横斜金粟台)
- “落日横斜”:夕阳西下,光线斜照在金粟台上,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 “金粟台”: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建筑或地点,与“落日横斜”相结合,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
5. 稿叶满阶风乍起(稿叶满阶风乍起)
- “稿叶”:可能是指落叶,或者是某种特定的植物叶子。
- “满阶风乍起”:意味着落叶纷纷扬扬地飘落在台阶上,给人一种秋意盎然的感觉。
6. 繁霜入户雁初来(繁霜入户雁初来)
- “繁霜”:大量的霜冻,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
- “雁初来”:大雁开始迁徙回北方,预示着冬天的到来。
7. 小山芳草青如剪(小山芳草青如剪)
- “小山芳草”:指山间的小草和草地,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 “青如剪”:形容草木的颜色鲜艳,如同剪刀剪出的一样,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
8. 岁晚应悲白发催(岁晚应悲白发催)
- “岁晚”:指年岁将尽的时候。
- “白发催”:白发逐渐增多,意味着人的年龄渐长,岁月流逝。
9.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法海寺周边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时光流转、岁月无情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美好时光易逝的深刻认识。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手法,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美感。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也展现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