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径穿云入,禅关倚涧开。
洒衣凉雨过,抱子暝猿来。
磬响翻经室,香消施食台。
支郎留下榻,清话竟忘回。

注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作品,描述了他在慈恩寺见到的一幅宁静的画面。

萝径穿云入,禅关倚涧开。

洒衣凉雨过,抱子暝猿来。

磬响翻经室,香消施食台。

支郎留下榻,清话竟忘回。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寺庙生活的诗作。诗人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展现了寺庙的宁静和祥和。

首句“萝径穿云入,禅关倚涧开”,以萝径和禅关为意象,描绘了寺庙周围的自然环境。这里,“萝径”指的是寺庙旁的小路,“穿云”形容它高耸入云,“倚涧”则是指寺庙旁的溪流。这些词语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同时,这也暗示了寺庙的神秘和庄严。

次句“洒衣凉雨过,抱子暝猿来”,则进一步描绘了寺庙内的生活场景。“洒衣”指的是僧人洗涤衣物的动作,“凉雨”则是指细雨纷纷,“抱子”则是指猴子抱着孩子玩耍。这些词语共同勾勒出了一幅温馨而和谐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了寺庙内的宁静和祥和。

第三句“磬响翻经室,香消施食台”,则转向了寺庙内更深处的场景。“磬响”是指僧人敲击磬的声音,“翻经室”则是指僧人诵经的地方,“香消施食台”则是指僧人布施食物的地方。这些词语共同描绘了一幅僧人修行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了他们的虔诚和专注。

第四句“支郎留下榻,清话竟忘回”,则表达了诗人与寺庙内僧人的深厚情谊。“支郎”是诗人对僧人的尊称,“留下榻”则是指他们在寺庙内共度时光的情景,“清话竟忘回”则是指他们畅谈至深夜,忘记了时间的流逝。这些词语共同表达了诗人对寺庙生活的向往和留恋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寺庙环境的描绘和生活场景的刻画,展现了一种宁静、和谐、虔诚的氛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