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湖百丈锁蛟宫,向夕飘飞广莫风。
云里匡庐看出没,天边日月挂西东。
三江水涨银河接,万里湖回铁瓮通。
此地一经龙战后,千年人识帝图雄。
【注释】
- 鄱湖:今称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
- 百丈锁蛟宫:指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因传说中曾有龙居住于此而得名。
- 向夕:傍晚时分。
- 广莫风:即“广漠风”,古代对西北风的一种称呼。
- 匡庐:庐山的别称。
- 三江:指赣江、抚河、修河。
- 铁瓮:指今天的南京城,因有铁瓮关而得名。
- 帝图雄:皇帝的雄图壮志。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游览江西滕王阁时的所见所思。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最后两句是议论,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忧虑。
首联“鄱湖百丈锁蛟宫,向夕飘飞广莫风。”描述了滕王阁的建筑和环境。滕王阁建于唐代,位于现在的江西省南昌市,据说是因为这里有龙居住而得名。傍晚时分,当风吹过滕王阁时,就像百丈高的楼阁被锁住了蛟龙一样。这里用了夸张的手法,描绘出滕王阁高耸入云的景象。
颔联“云里匡庐看出没,天边日月挂西东。”则转向描绘江西的庐山。诗人通过观察云层中的匡庐山,发现了它的出现和消失。同时,诗人也看到了天边的日月在不断地变换位置。这里用了一个生动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惊奇和感慨。
颈联“三江水涨银河接,万里湖回铁瓮通。”进一步描绘了江西的壮丽景色。这里提到了江西的三条大江——赣江、抚河和修河,以及著名的铁瓮古关。当这三江的水涨起来时,仿佛连到了银河;而当湖水回流时,又像是通往远方的万里之路。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自然景色与神话传说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感。
尾联“此地一经龙战后,千年人识帝图雄。”则转入了议论。在这里,诗人感叹这个地方曾经经历过战争的洗礼,但千年之后,人们仍然能够认出这是皇帝的雄图之地。这里的“帝图雄”指的是皇帝的宏伟计划和雄心壮志。
整首诗通过对滕王阁的描绘,展现了江西的美丽景色和历史文化底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未来和个人命运的担忧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