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锁茅庵野水边,松篁满地获茶烟。
三千法界元非远,五百声闻别有缘。
断碣卧云疏雨里,香台横草落花前。
山人自证无生诀,不学空门五味禅。
诗句原文:
竹子锁着茅草搭建的庵堂,野水边长满了松树和竹林;
松涛声声,满地都是茶叶的烟雾。
注解赏析:
竹锁茅庵野水边,松篁满地获茶烟: 描述了庵堂被竹子环绕,周围长满了松树和竹林,营造出一种宁静而自然的氛围。”茅庵”指的是用茅草搭建的简单庵堂,给人一种朴素无华的感觉。”野水边”描绘了庵堂靠近自然水域的景象,增添了一份静谧与和谐。”获茶烟”则形象地表达了在庵中煮茶时,茶叶在水中散发出的香气,让人仿佛置身于山林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清新与宁静。
三千法界元非远,五百声闻别有缘: 这句诗表达了对真理与悟性的深刻认识。”三千法界元非远”可能指的是佛法中存在着无数不同的境界或领域,这些并非遥不可及,而是真实存在的。”五百声闻别有缘”则强调了修行者需要通过特定的缘分或因缘来领悟佛法的真谛,这不仅仅是个人的修为,更是与宇宙万物的深刻联系。
断碣卧云疏雨里,香台横草落花前: 此句描绘了一座古老寺庙的遗迹。”断碣”意味着已经倒塌的石碑,它静静躺在云雾缭绕的天空下,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卧云”则形容其位置高远且隐逸,远离尘嚣。”疏雨”增添了一分神秘与古朴的气息。”香台”是供奉佛像或供品的地方,其旁横生的野草与散落的落花,构成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
山人自证无生诀,不学空门五味禅: 诗人通过“自证”这一佛教术语表达了自己对生命、存在的独特见解。他认为,真正的修行者不需要通过外在的宗教仪式或教义来寻求生命的真谛,而是应该通过自我体验和感悟来达到内心的平静与自由。这种观点体现了诗人对传统佛教修行方式的超越与创新,也反映了他对人生本质的思考与探索。
《香和庵》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理的诗作。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修行者内心世界的探索,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自然和精神世界的独特理解。这首诗不仅是对古代文化的传承,也是对现代人心灵的启迪,提醒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平静与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