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梦觉到如今,洛浦萧条旧锦衾。
流水高山难再过,止缘同调倍伤心。
【注释】
懊恼曲:即《懊恼歌》。唐白居易作有《懊恼曲》三首。其一为上句结拍,故又名《上阳白发人》。懊恼(nǎo nǎo):愁恨。
扬州梦:指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绝诗《寄扬州韩绰判官》。“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是这首诗的诗句。
洛浦:在洛阳市西,汉时为洛水注入黄河处。
锦衾:华美的丝织品做成的被子。
流水高山:泛指自然景物。
止缘:只因为。
同调:志趣和情趣相同。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安史之乱后,流寓江陵期间所作。全诗以“懊恼”二字统领全篇,抒发了诗人对过去繁华生活的无限留恋、对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感慨以及自己颠沛流离的哀怨之情。
首句“扬州梦觉到如今”,点明诗人所感之苦。“梦觉”是说从梦幻中醒来,也就是从回忆中清醒过来。“至今”则是指到现在。这两句的意思是:自从从梦中醒来,到现在,我还没有找到过一个像扬州那样繁华热闹的地方,让我能够尽情地享受生活的快乐。
第二句“洛浦萧条旧锦衾。”诗人又回到了过去,他回忆起以前在洛浦的那段美好时光。洛浦,在洛阳市西,汉时为洛水注入黄河处。这句诗的意思是:现在洛阳已经是一片萧条了,而我曾经在那里度过的美好时光,却只能在锦被里回忆。
“流水高山难再过,止缘同调倍伤心。”最后一句,诗人用“流水高山难再过”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痛苦和无奈,同时用“止缘同调倍伤心”来表达自己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社会的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