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沙取石贮轻舟,清冷何曾似宦游。
春雪歌成辞郢里,梅花落尽别扬州。
东风自护桓公树,明月谁登庾信楼。
兄弟凋残知己别,枇杷门外泪交流。
别须水部日华还朝
袁中道七言律诗赏析
诗歌原文
移沙取石贮轻舟,清冷何曾似宦游。
春雪歌成辞郢里,梅花落尽别扬州。
东风自护桓公树,明月谁登庾信楼。
兄弟凋残知己别,枇杷门外泪交流。注释解析
- “移沙取石贮轻舟”:通过搬运沙石来建造轻便的船。
- “清冷何曾似宦游”:宦游指在外为官。这里的“清冷”比喻官场的冷漠。
- “春雪歌成辞郢里”:春天的雪景被创作成一首歌,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
- “东风自护桓公树”:春风如同桓温那样,守护着树木成长。
- “明月谁登庾信楼”:在庾信的楼台上欣赏明月。
- “兄弟凋残知己别”:形容亲人朋友因战乱离散。
- “枇杷门外泪交流”:枇杷树下,泪水交流,反映了离别之情。。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文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宦游中的孤独与哀愁。
-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如春雪、梅花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此诗也反映了作者对家乡、亲人和朋友的深切思念,以及对战乱中生离死别的无奈和哀伤。
- 评析
- 袁中道作为明代著名文人,其作品多以性灵为中心,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
- 本诗在艺术风格上,既有豪放的山水画意,又有婉约的抒情笔触,显示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 从内容上看,此诗不仅表达了作者的个人情感,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 写作背景
- 袁中道生活在明朝中期,这一时期的社会政治动荡不安。他的诗歌作品,往往借自然景物寄托自己的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袁中道本人的生活经历有关,也可能是在特定历史时期,面对国家的动荡和社会的混乱所感而作。
- 整体来看,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在宦游生活中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及对亲情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