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雪寒沙千里平,猛风虽尽浪犹惊。
草经青女全无色,雁过黄河别有声。
骑马久无浮宅梦,倚蓬忽动荡舟情。
可怜广武山常在,寂寞谁知竖子名。
渡黄河
如雪寒沙千里平,猛风虽尽浪犹惊。
草经青女全无色,雁过黄河别有声。
骑马久无浮宅梦,倚蓬忽动荡舟情。
可怜广武山常在,寂寞谁知竖子名。
注释:
- 如雪寒沙千里平:像雪花一样的冷沙铺满了整个千里的大地。
- 猛风虽尽浪犹惊:虽然猛烈的大风已经过去,但海浪仍然让人感到震惊。
- 草经青女全无色:经过春天的洗礼,花草都失去了颜色。
- 雁过黄河别有声:大雁飞过黄河时,发出的声音与往常不同。
- 骑马久无浮宅梦:长时间骑马后,不再有浮华的生活梦。
- 倚蓬忽动荡舟情:靠在船上突然产生了荡漾的情感。
- 可怜广武山常在,寂寞谁知竖子名:可惜广武山上的树木常常屹立不动,而那个被世人所嘲笑的竖子(指李广)的名字却无人知晓。这里的“竖子”指的是李广。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黄河的壮美景色和诗人的内心世界。首句“如雪寒沙千里平”,以“如雪”形容黄河的水,以“寒沙”形容黄河两岸的土地,勾勒出一幅宽广而苍茫的画面;次句“猛风虽尽浪犹惊”,则描绘了尽管风已经过去,但仍有波涛汹涌的景象,表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第三、四句通过描写草木的颜色变化和大雁的声音,传达出了时间流转、人事变迁的感慨;第五、六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最后一句则揭示了李广虽英勇善战,但却被世人所嘲笑的命运,抒发了诗人对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悯之情。整首诗既有宏大的气象,又有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艺术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