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家锁钥重渔阳,亲遣元臣镇塞荒。
白羽扇中麾属国,青油幕底拜降王。
莺花暖送千门雨,介胄寒生六月霜。
身事累朝关社稷,中宵私语跪焚香。

【注释】

重渔阳:重镇。指天家所派元臣,即郭子仪,驻守北方边境。属国:边地的附属国。拜降王:指唐朝在安史之乱中向敌屈服的藩镇节度使李怀仙等。青油幕;青色帐幕。介胄:盔甲。关社稷:关系到国家安危。“私语”二句:身受国家重任,半夜里偷偷地向神祈祷。“跪焚香”:虔诚地跪下烧香祈求神灵保佑。

【译文】

天子重用郭子仪镇守边疆重镇渔阳,亲自派元老大臣镇守塞外荒蛮之地。

白羽扇指挥属国军队,青油帷幕之下拜见投降的藩镇节度使。

暖阳下送莺啼花开千门万户,寒霜中将士铠甲生寒六月初夏。

为国家事日夜操劳,夜半时私下祷告跪地焚香祈求神灵保佑。

【赏析】

《投赠太保蹇令公》,是唐代诗人李白为好友、时任左拾遗的著名诗人杜甫写的一首诗。此诗作于大历元年(766),当时杜甫因避安史之乱,由华州(今陕西华县)携家入蜀,暂寓成都草堂。作者对这位久别重逢的朋友充满感情,特作此诗以寄意。全诗四章,每章八句,内容虽无多少变化,但结构上却有起承转合的变化。首章以写景为主,中间两章主要写郭子仪收复河朔的战争,末章写二人的友情。全诗语言明畅,风格清新俊逸,是李白诗歌创作中的佳篇。

开篇两句,先总写郭子仪任天家的重臣,又任边防要地的节度使,足见其地位重要。“重”字突出了郭子仪的功勋。“重渔阳”即“重锁钥”,暗含郭子仪是天朝的心腹重臣的意思。“亲遣元臣”一句,则表明皇帝亲自派遣这样的元臣镇守北疆。“亲遣”二字,不仅说明玄宗对郭子仪信任有加,还表现出他对郭子仪的赏识和倚重。

第三、四章写郭子仪率军收复河北诸镇。这两章都是通过具体事件来表现郭子仪的形象,其中既有描写战争的场面,也有对郭子仪的侧面烘托。如第三句写郭子仪挥动白色的长袖指挥属国军队,第四句写郭子仪站在青色帷幕下面召见投降的藩镇节度使李怀仙。“挥袖”、“麾属国”,都写出了郭子仪的英武与豪气。而“青油幕底拜降王”一联,更是传诵千古的名句。“青油幕”是青色帷帐,这里用来指郭子仪所居之府第。“拜”是请人俯首行礼之意,“降王”则是被打败而向朝廷称臣的藩镇节度使李怀仙。这两句的意思是,郭子仪站在青色帷帐下面接见李怀仙,向他行礼拜见。“白羽扇”、“青油幕”两个细节描写,既衬托出郭子仪的威严,也使这一历史事件显得更为动人。

第五、六章写战后郭子仪的感慨和期盼。前一句写战火过后,洛阳城花落春尽的景象,后一句则写将士们在严寒的六月里仍身着铁甲,冒着刺骨的寒风。这两句诗描绘的是一幅宏大的历史画面。从“千门”到“六月”再到“寒霜”,时间跨度很大;从“暖”到“寒”,气候反差强烈。这既是对唐王朝政治局势的概括描写,也是对郭子仪个人遭遇的概括描述:他身处乱世之中,身不由己,不得不为国事操劳;他在战争中屡立战功,但却无法阻止国家的分裂与动荡。这种感慨与期盼之情,正是郭子仪一生经历的真实写照。

最后两句则是写二人的友情。“身事累朝关社稷,中宵私语跪焚香。”这两句诗表达了郭子仪在战乱中为国家分忧解难、忠心耿耿的赤胆忠心。他夜深不眠,虔诚地跪在地上焚香祈祷,希望能得到神灵的庇护。这两句诗既是对两人友情的赞美,也是对郭子仪忠诚报国的歌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