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蔬挑得满筠笼,草草杯盘放箸空。
枉顾有情怜鲍子,躬耕无计学庞公。
雨滋竹色浮新翠,风飐灯花落细红。
觞咏不知过夜半,满阶人影月明中。
【注释】
- 山蔬:指山上生长的蔬菜。
- 筠笼:竹编的笼子。形容山蔬之多。
- 草草:随意,不精致。
- 枉顾:白白地看望。
- 鲍子:指东汉时隐士鲍宣,他不肯接受王莽的封官,隐居起来,后人称其为“清贫”。
- 躬耕:亲自耕种。这里指自己耕种田地。
- 新翠:刚长出的新绿。
- 灯花:油灯芯燃烧后的结子,像花朵一样,常在灯芯上结成一簇簇的花状物,俗称灯芯花。
- 觞咏(Shāng Yǒng):泛指饮酒赋诗。
- 满阶人(zhī)影:月光洒满台阶,映出人影。
【赏析】
《冬夜与惟清小酌用笼字韵》,是清代诗人袁枚的作品。全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与朋友在寒冷的冬夜中相聚喝酒吟诗的情景,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一联:“山蔬挑得满筠笼,草草杯盘放箸空。”描述了诗人挑选山上新鲜的蔬菜,装满了竹编的笼子,然后随意摆放餐具,筷子也空空如也的场景。这里的“山蔬”指的是山上生长的蔬菜,“筠笼”则是指竹编的笼子,用以形容山蔬之多。而“草草”一词则表明了诗人在饮酒时的态度,即随意、随性。这里的“箸”指的是筷子,而“空”则表示筷子也是空的。这两句诗通过对山蔬和筷子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在饮酒时的随意态度,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亲近感。
第二联:“枉顾有情怜鲍子,躬耕无计学庞公。”诗人借用了鲍家的故事,表达了自己的情感。鲍家是汉代著名的隐士家庭,他们隐居山林,过着清贫的生活,但仍然保持着高尚的道德品质。这里的“枉顾”表示诗人白白地看望,而“有情怜鲍子”则意味着诗人对鲍家的敬仰之情。同时,诗人还提到了自己的躬耕无计学庞公,这里的“躬耕”是指自己亲自耕种田地,“庞公”则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名臣,他的一生都致力于为民服务,不求个人名利。这里的“无计学庞公”则表示诗人没有学会庞公那样的为人处世之道。这两句诗通过对鲍家和庞公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道德品质的敬仰和自己对于学习的态度。
第三联:“雨滋竹色浮新翠,风飐灯花落细红。”描述了诗人看到的景象:雨滋润着竹子的颜色,使其呈现出新绿色;而风吹过的时候,灯花飘落,落在细红的烛台上。这里的“竹色”指的是雨后竹子的颜色,而“新翠”则是指雨后的竹叶呈现出的鲜绿色。这里的“风飐”(zhái)则是风轻轻地吹动的意思,而“灯花”则是指在油灯芯上结出的花状物。这里的“细红”则是指这些花状物的红色部分。这两句诗通过对雨后竹林和灯火场景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
第四联:“觞咏不知过夜半,满阶人影月明中。”描述了诗人和朋友在饮酒吟诗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时间已经过去了很久。这里的“觞咏”指的是饮酒吟诗的活动,而“过夜半”则表示活动进行得非常热闹,以至于时间不知不觉地流逝了。这里的“人影”指的是诗人和朋友的身影,他们在明亮的月光下显得格外清晰。这两句诗通过描述饮酒吟诗的时间和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喜爱和留恋。
整首诗通过对冬夜饮酒吟诗的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人在表达自己情感的同时,也融入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学习的态度,使得整首诗既富有诗意又充满了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