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意忽不惬,萧条生远愁。
闲听竹林雨,恍对潇湘秋。
白日不可暮,苍波无尽流。
凭栏一长啸,吾道付沧洲。

【注释】

幽意:深微的意趣,指作者内心的感慨。拨闷:排遣闷气。小楼对雨,心情烦躁,故用“拨闷”形容。不惬:不满足、不舒畅。萧条:荒凉萧瑟。生远愁:引发远愁。潇湘:地名,今属湖南。此指潇湘之秋景。苍波:深蓝色的海水。沧洲:泛指大海。长啸:放声长叹。吾道:我的思想、我的道路、我的学说、我的人生道路等。付沧洲:交付于大海。

【赏析】

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时作者在黄州任知州。上片写自己的心情,下片抒发自己的情怀。全篇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意境清远空灵。

起句“小楼对雨拨闷”,点出题目中的“对雨”。小楼对雨,心境本已烦闷无聊,而此时又恰逢“不惬”之际,于是便生出“萧条生远愁”之感慨。这两句是第一层次,为下一层蓄势。

过片三句紧承上文之意。听雨时,心绪更乱。听竹雨,恍然见潇湘之秋色。竹雨潇潇,与潇湘之秋色交相辉映,使诗人顿时豁然开朗,心胸顿觉畅快。这几句写诗人由小楼上对雨时的烦躁不安到听到竹林中雨声的悠扬悦耳,最后到看到潇湘之秋色而豁然开朗的心路历程,表达了一种由烦恼到愉悦的心理变化过程。

过片三句后接“白日不可暮,苍波无尽流。”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太阳虽然已经落山了,但那苍茫的海面上仍然水波滔滔,没有停息的意思。这是从眼前景物联想到自然规律的变化,表现了作者胸怀旷达、气度非凡的个性特点。“白日”二句,写景明快,富有哲理性。诗人通过这一联来说明自然界的永恒变化,也暗寓着人生哲理——人的生命虽然有限,但宇宙万物却是永恒不断的;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顺应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而生活,不要拘泥于一己之见,要有所作为。这两句诗既形象生动而又含蓄蕴藉,发人深思。

过片三句和四句之间有一个跳跃。“闲听竹林雨,恍对潇湘秋”一句,是过渡的关键,它承接了过片三句的“苍波无尽流”,进一步写听到竹声时,恍如置身于潇湘之境。“竹雨”二字写出竹雨声的淅沥细密,“潇湘秋”则写出了秋风萧瑟的景象。这里,“闲听”二字,写出了作者心境的悠闲自在;“恍对”二字,则表明了诗人因听竹雨而生出的联想,并由此联想到潇湘之秋,从而产生了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闲”“恍”“对”三个字都含着一种微妙的感情色彩,把作者那种悠闲自在而略带几分惆怅的情绪表现得十分细腻。

结尾“白日不可暮,苍波无尽流”一句,是上文的总结和升华。“白日”二句是对眼前景物的描写,“苍波”二句则是诗人的一种感慨。诗人认为:人生短暂如白日之将暮,宇宙万物永恒如滚滚苍波,人应该像大江一样勇往直前,不要因为一时的挫折而气馁退缩。这里的“白日”二句,既是对眼前景物的描绘,又是对人生经验的总结;“苍波”二句既是对宇宙万物的概括,又是对自己人生道路的展望。

全词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情景交融,意境清远空灵;语言平易质朴,清新自然,富有音乐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