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庭修竹响琅琅,夜坐高斋语对床。
茶灶有泉分古涧,寺门无树掩寒塘。
禅心不动千峰暝,旅梦将归百里长。
岁晚荆南听风雨,故园何日守茅堂。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阅读原诗,把握原诗的表达技巧、思想情感、语言风格等。

“空庭修竹响琅琅”,庭院中竹子在夜风中发出声响,声音清亮悠扬。

“夜坐高斋语对床,茶灶有泉分古涧,寺门无树掩寒塘。”夜晚我坐在书房里,与床铺上的人交谈着,茶炉旁边有泉水,从古井流出。寺院的大门前没有树木,只能看见冷清的池塘。此句写诗人夜宿僧舍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禅心不动千峰暝,旅梦将归百里长。岁晚荆南听风雨,故园何日守茅堂。”禅心不动摇,即使万山昏暗也无妨;旅途梦中将回到家乡,路途遥远。在荆南地区听到风雨声,想起故乡茅草屋顶上的屋子,心中不免感慨万千,不知何时才能再次回家。此句写诗人夜宿僧舍的情景,表现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答案】

译文:

庭院中的竹子在夜风中发出声响,声音清亮悠扬。

夜晚我在书房里,与床上的人交谈着,茶炉旁边有泉水,从古井流出。寺院的大门前没有树木,只能看见冷清的池塘。

禅心不动摇,即使万山昏暗也无妨;旅途梦中将回到家乡,路途遥远。在荆南地区听到风雨声,想起故乡茅草房屋顶上的屋子,心中不免感慨万千,不知何时才能再次回家。

赏析:

首联写夜雨后的庭院景色,用“修竹”和“琅琅”两词渲染气氛。“空庭”“古涧”点出环境的幽静,“寒塘”“无声”则暗示了环境的寂静,烘托了一种清寂的氛围,为下联作铺垫。颔联两句是说,院中有泉水,水自古涧流来,寺门外没有树木遮护着池塘。这两句写景,以动衬静,更加衬托出环境的宁静。

颈联写诗人夜卧时的心绪变化,从“禅心不动”到“旅梦将归”。这两句写诗人夜卧时的心绪变化,以动衬静。“禅心”指佛家修行之心,“禅心不动”即表示心境平静。而这种平静又随着夜色加深而逐渐消失。当夜色已深,诗人辗转难眠时,便产生了一种幻觉,觉得群峰都黯然失色,天地万物似乎都已入梦。“千峰暝”既写出了群峰的暗淡,也写出了诗人心情的黯淡。“暮”字不仅写出了时间的推移,也写出了诗人心境的变化。而在这千峰昏暗之中,诗人却突然感到自己的梦境即将破灭。“旅梦将归”,即指自己即将离去。这里用了一个转折,由“禅心不动”到“旅梦将归”,表现了诗人由静到动的心路历程。

尾联写诗人的羁旅之思。由于夜不能寐,所以想到故乡去,想到那茅屋。但不知何日才能重回故乡呢?尾联是全诗的关键所在,它既是对前面所写的一切的概括,又是对前面所写的一切的深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