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来咸阳,三与芳岁别。
四方数万里,行役何时歇。
百年要有尽,能得几时节。
而况已过半,远道何由彻。
愁来不成寐,耿耿到明发。
乾艾匪他求,鱼网当退结。
秣我枥上骓,膏我车上辖。
努力遵往轨,无为徒惙惙。

【注释】

1.别岁:别离之年,即除夕。

2.咸阳:古都城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

3.芳岁:美好的岁月。

4.行役:指旅途奔波劳苦。

5.百年:指人的一生。

6.时节:时令,指一年之中的四季变化。

7.已过半:已经过了一半。

8.乾艾匪他求:乾艾,指干草。匪,通“非”。

9.鱼网当退结:指渔网应当解开。

10.秣(mò):喂马。枥(lí),马槽。騑(wěi),马。骓(zhuī),骏马。

11.膏(gāo):润滑、涂抹。辖(xiá),车轴头。

12.无为徒惙惙:徒劳无功地辛苦奔波。

【赏析】

此诗作于唐穆宗长庆四年(公元824年)。诗人辞官后,回到家乡长安,写下这首《别岁》。

首联两句写自己从咸阳归来,又迎来新年的除夕之夜。“一番来”三字,表明这是诗人第二次来到这个熟悉的咸阳。“别岁”,就是告别旧岁,迎接新春。诗人在长安度过了十年,如今终于回到了故乡,但离乡日久,思乡心切,自然不免有依依惜别之情。

颔联两句写自己在外漂泊的艰辛,以及思念故乡的心情。“四方数万里”,意思是说,从京城到自己的家乡,距离有数万里之遥。“行役何时歇”,意思是说,在这遥远的旅途上,什么时候才能歇下呢?“百年要有尽”,意思是说,人生的百年大限终究是免不了的。“能得几时节”,意思是说,能够享受的时节又能有多少呢?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叹和对家乡的依恋之情。

颈联两句写诗人对人生的感慨。“而况已过半”,意思是说,更何况现在已经过了生命的一半了。“远道何由彻”,意思是说,远方的路怎样才能够结束呢?诗人在这里用到了两个典故。“过半”指的是人的寿命已经到了一半;“远道”则是指漫长的旅途。这两个典故都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生命有限,人生路途漫长、辛苦的感慨。

尾联两句写诗人对于人生的看法。“愁来不成寐”,意思是说,忧愁的事情让我无法入睡。“耿耿到明发”,意思是说,直到天亮我仍然难以入睡。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压力和困扰的无奈和苦恼。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返乡情景和内心的感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世事艰难的感慨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