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叟遁世士,偶然出中林。
暂作淮南客,长有沧洲心。
朝歌紫芝曲,夜弄瑶芳琴。
移石对丛桂,结庐寄幽寻。
振衣袭古香,倚杖息清阴。
春将麋鹿友,秋与猿猱吟。
真游悟至理,云卧散冲襟。
八公呼不起,王孙无归音。
皎皎空谷驹,缥缥丹穴禽。
题诗反招隐,怅望碧山岑。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内容和表达技巧.首先读懂原诗的内容和语言,然后把握其形象特征;最后分析表达技巧.
(1)
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
①“小山丛桂为梁伯益赋”一句中“为”是“作”的意思,意思是“为梁伯益作了一首诗”,据此可得出诗句大意:梁叟遁世之人,偶然出中林.
(2)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及思想情感的能力。
②“暂作淮南客,长有沧洲心。”两句的意思是说“暂时做淮南客,长久存有沧洲心”。据此可得出诗句大意:暂时来到淮南做客,心中却永远怀念着沧洲.
③“朝歌紫芝曲,夜弄瑶芳琴。移石对丛桂,结庐寄幽寻”,这四句的意思是:早晨听《紫芝曲》,夜晚弹奏瑶台琴。把石头移来对着丛桂树,结庐寄居在深山幽处.据此可得出诗句大意:早晨听紫芝曲,夜晚弹瑶台琴。把石头移到桂花树旁,结庐隐居在深山之中.
④“振衣袭古香,倚杖息清阴。春将麋鹿友,秋与猿猱吟”,这四句的意思是:披着古代的衣服,衣袖飘荡着清香。拄着拐杖靠在茂密的树荫下休息。春天时,与麋鹿作伴;秋天时,与猿猱共唱.
⑤“真游悟至理,云卧散冲襟”,这两句的意思是:真正游赏领悟到自然的道理,像云彩一样自由自在地放松胸怀.
⑥“八公呼不起,王孙无归音”,这两句的意思是:八位仙人呼唤我不起来,王孙没有归去的音讯.
⑦“皎皎空谷驹,缥缥丹穴禽”,这两句的意思是:白白的如同空谷中的马,飘飘然如同丹穴里的鸟.
⑧“题诗反招隐,怅望碧山岑”,这两句的意思是:写诗反而使人更加隐居深山。
⑨“题诗反招隐,怅望碧山岑”,这句出自陶诗《归园田居》其一.诗人用“怅望”写出了因写诗而更想隐居的心境;用“碧山”写出了诗人所思念的对象,即他隐居生活的环境——那片青山翠竹,绿水清波,令人神往;用“岑”写出了诗人所居住的地方——山高林密,人迹罕至.
【答案】
译文:
梁叟是遁世之士,偶然来到中林。
暂时作为淮南的客人,长久怀揣着沧洲之心。
清晨聆听紫芝曲,夜晚弹奏瑶台琴。
把石头移来对着丛桂树,结庐隐居在深山之中。
披着古代的衣服,衣袖飘荡着清香。
拄着拐杖靠在茂密的树荫下休息。
春天时, 与麋鹿作伴;秋天时, 与猿猱共唱.
真正游赏领悟到自然的道理,像云彩一样自由自在地放松胸怀.
八位仙人呼唤我不起来,王孙没有归去的音讯.
白白的如同空谷中的马,飘飘然如同丹穴里的鸟.
题诗反而使人更加隐居深山。
怅望碧山岑。
赏析:
首联:“小山丛桂为梁伯益赋”,梁伯益是唐代诗人梁肃之弟,字敬声,号潜溪,以文章著名当时,著有《家训》二十篇,其中“三从”“五戒”等条文,对唐后期家庭教育影响颇大。梁伯益曾于天授二年任凤阁舍人。此诗当作于此年前后,或更早。
颔联:“暂作淮南客,长有沧洲心”,淮南指安徽寿县一带。梁伯益曾长期居住在这里。“长有沧洲心”即意谓自己常怀退隐之志,但终未能实现。
颈联:“朝歌紫芝曲,夜弄瑶芳琴”,紫芝,传说中仙草名。《列子·黄帝》:“王子庆舍遇仙者,被玄袍带素带,乘白鹤御风,凌乎太行之上,北向奔于涿鹿之野。见赤松、王乔好食松实,使求万岁桃人主之。二子委身侍之。又闻胜己者帝子,亦求天下之奇物。帝子与二子戏语曰:‘道流至贵者,乃能得之。尔安能为哉?’”这里化用了这个故事。瑶台,传说中有九层仙山,玉楼琼馆高接霄汉,神仙们就住在那里。这里借指仙境。“移石对丛桂,结庐寄幽寻”,意思是说把石头移来对着桂花树,结庐隐居在深山之中。
尾联:“振衣袭古香,倚杖息清阴”,“拂衣弄影”,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一种风度;“杖”是一种手杖,用以支撑身体;这里也比喻人的品格高尚。“清阴”指树荫,这里指树影。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振衣衣袖飘荡着清香,拄着拐杖依靠茂盛的树荫休息。
末联:“春将麋鹿友,秋与猿猱吟”,麋鹿,一种生活在山林间的野兽;猿猴也是山林动物之一。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春天时,与麋鹿作伴;秋天时,与猿猴共唱。
中间两联是全诗的主体部分,写自己隐居的生活情景。
颔联起笔点题,交代自己的身份和生活环境。“暂作淮南客”承上启下。“长有沧洲心”则表明自己虽然暂时居住在淮南地区,但心中始终想着退隐的愿望。
颈联写自己白天听到一曲美妙的乐曲,晚上弹奏一曲优美的瑶琴。“紫芝”“瑶琴”是古代诗文中常用的意象,这里用它来代指自己所追求的美好的情趣和生活。
尾联进一步描绘了自己隐居生活的美好情景。“振衣”三句写自己披着古代的衣裳,衣袖飘荡着清香;拄着拐杖靠在茂密的树荫下休息;春天时,与麋鹿作伴;秋天时,与猿猴共唱。这几句诗既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喜爱之情,也表现了他对隐居生活的惬意与满足。整首诗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清新,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