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峰诘曲夹松湍,石激波萦走迅滩。
秪道孤帆天际转,那知明月峡中看。
【注释】
桐庐:今属杭州。濑:急流的水道,水激石上发出声音。千峰:指山峦重叠。诘曲:曲折。松湍(tuán):即松溪,发源于浙江淳安,流经桐庐至富阳入钱塘江。石激波萦:指石头激起的水花和波浪在曲折中回旋。走迅滩:指急流险滩。祇道:只以为。那知:哪里知道。明月峡:指月亮照映的峡谷。
【赏析】
此诗写桐庐一带的山水景色。首句写水势,次句写两岸山峦;三、四两句写水路,五、六两句写月夜。全诗以“明月”为题,而写的却是月光照耀下的峡谷。诗人巧妙地把“明月”二字置于最后一句的句尾,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其中的妙处。
首句点明桐庐水路艰险,山峦重叠,两重山夹着一条湍急的流水,水流曲折迂回地奔泻而下。次句写流水的险恶。水从千峰万壑冲下来,激荡起层层白浪,飞卷起阵阵水雾,在曲折回旋中向前奔腾而去。三、四两句写行船之难。诗人说,你只是看到孤帆在天际转来转去,哪里知道它正乘着明月皎洁的光辉,驶过那弯弯曲曲的峡中呢?
这两句是全篇精华所在。诗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月亮拟人化,用“天际转”形容孤帆移动的轨迹,形象地表现了行船在峡谷中穿行之困难。诗人还用“明月峡”这个富有特色的名字,把读者引入一个幽深秀丽的境界,让人感受到一种朦胧的神秘感。同时,又以“明月”二字点题,使全诗浑然一体,结构严谨,构思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