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初逾十五年,幔亭高会拟彭篯。
自怜洛社今多侣,不信蓬壶别有天。
玄鹤一声闻绿野,彩衣五色绕春筵。
诗篇好配甘棠颂,并与东风奏管弦。

【注释】

甲子:即元符元年(1098年),时胡安国46岁。逾:超过,越过。幔亭:指宴会场所的帷幕。高会:盛大的集会。拟:比作。彭篯:彭祖,传说活了800多岁。潘岳《悼亡诗》有“山崩川竭,命也奈何”。

洛社:洛阳的士大夫聚会之地。今多侣:现在多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不信蓬壶:不相信蓬莱仙山。蓬壶:传说中的仙境,在海上。别有天:另有一番天地。玄鹤一声闻绿野,彩衣五色绕春筵:玄鹤一声鸣叫,听到的是绿野;五彩的衣服环绕在宴会上。绿野:泛指郊外。彩衣:彩色的衣裳。春筵:春天的宴会。甘棠:比喻贤才,出自《周南·汝坟》:“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诗篇好配甘棠颂,并与东风奏管弦:诗篇写得那么好,配得上像赞美周文王一样的歌颂;与东风演奏乐章。管弦:音乐。

【赏析】

此诗是诗人胡方平于庆历五年(1045年)为胡安国祝寿而作。胡安国,字少卿,建昌南城(今江西南城县)人,北宋学者、文学家,与曾巩、王安石并称“三苏”,其学问渊博,文章雄健,尤善诗赋,与苏轼同游,结下深厚友谊。胡方平为胡安国的恩师,两人关系密切。胡方平以“诗坛前辈”自居,对后生晚辈胡安国十分看重,常勉励其勤学苦练,刻苦钻研,写出好的诗文来。此诗就是胡方平对胡安国勤奋治学,取得显著成绩的赞扬和祝贺之作。

诗中首句写胡安国从庆历五年(1045年)起,经过十五年的辛勤努力,学业大有进步,已超过了前辈诗人。次句写胡安国所参加的“幔亭高会”即将举行,这是一次盛大的集会,与会者都是当时文坛上的名流大家,他们聚集在一起,准备共同商讨有关学术的问题,交流学术成果。第三句写自己很自惭形秽,觉得自己比不上那些在仙境里长生不老的人,也不相信蓬壶之外还有神仙居住的地方。第四句写诗人听到一阵鹤鸣的声音,这声音来自郊外。接着又看到五彩缤纷的衣袍围绕在宴会四周。第五句写宴会上吟诵着美妙的诗歌,唱起了悦耳的音乐。最后一句写宴席上互相祝贺,互相祝福,希望胡安国能继续取得更大的成就。

这首诗是诗人胡方平对胡安国学业大进,取得更大成绩的祝贺和鼓励,表达了对胡安国的期望和信任之情。全诗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语言流畅,音律和谐,充分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