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衣陟高台,岚光翠欲滴。
半夜春雨来,飞泉泻石壁。
【注释】
林熙吉:字子升,号霁山、霁野等。莆田人。宋淳熙十六年(1189)进士。历官秘书丞、监察御史、太常少卿、中书舍人兼侍御史。有《霁野集》。振衣陟高台,岚光翠欲滴。岚光:指山岚。欲滴:形容光线强烈。
飞泉泻石壁。春雨:春季的雨水。飞泉:急流的水。泻:倾泻。石壁:指山崖。赏析:这是一首纪游诗。写诗人在积翠台下观赏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美。首句写登山之难,次句写登顶之后所见之景,末句写春雨降临时飞瀑直下的景象。语言简练,意境清新。
振衣陟高台,岚光翠欲滴。
半夜春雨来,飞泉泻石壁。
【注释】
林熙吉:字子升,号霁山、霁野等。莆田人。宋淳熙十六年(1189)进士。历官秘书丞、监察御史、太常少卿、中书舍人兼侍御史。有《霁野集》。振衣陟高台,岚光翠欲滴。岚光:指山岚。欲滴:形容光线强烈。
飞泉泻石壁。春雨:春季的雨水。飞泉:急流的水。泻:倾泻。石壁:指山崖。赏析:这是一首纪游诗。写诗人在积翠台下观赏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美。首句写登山之难,次句写登顶之后所见之景,末句写春雨降临时飞瀑直下的景象。语言简练,意境清新。
乱后经电白县有怀故园 徐熥 一夜搀抢落,东南乍息兵。黄云依旧垒,白骨委孤城。八口蛮烟路,千家野哭声。故园残月影,偏向马头明。 赏析 《乱后经电白县有怀故园》,是明代诗人徐熥的一首七言古诗。诗中通过描绘战后的景象和感受,表达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详细释义、译文以及赏析: 第一句: 一夜搀抢落,东南乍息兵。 - 注释:一夜之间战争结束,东南地区的战火突然停止。 - 译文
胜地春光早,开尊卜夜欢。 更深银烛短,风细玉箫寒。 露气凝疏幌,花阴罩画栏。 六街冶游子,香雾扑雕鞍。 注释: 1. 胜地春光早:指的是这个地方的春天景色十分美丽。 2. 开尊卜夜欢:在酒杯中畅饮,享受夜晚的快乐时光。 3. 更深银烛短:深夜时分,蜡烛的光芒变得微弱。 4. 风细玉箫寒:微风拂过,使人感到一丝凉意,就像玉箫吹出的音符一样。 5. 露气凝疏幌:空气中的露水凝结在窗帘上。 6.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下面是对各句的逐词释义以及注释: 1. 重宿灵源洞怀珠上人 - 重宿:再次住宿。宿,住宿。 - 灵源洞:地名,位于今河南省济源市西北的黄河边。珠上人:即珠禅师。 2. 吾师已度杯 - 度:通过、度过。杯:酒杯,这里借指佛教中的法器或修行的工具。 - 吾师:指作者自己,自称。 - 度:通过、度过。杯:酒杯,这里借指佛教中的法器或修行的工具。 3. 烟霞虚白社
【解析】 “邂逅白云边,停桡一问玄”,白云边是地名,位于今浙江桐乡西南。玄指邵广文梦弼。这首诗的首联点题,写诗人舟次此地与梦弼相遇。“邂逅”即偶然相遇,“白云边”是地点,也是时间,是诗人与梦弼相遇的时间和地点。“停桡”就是船靠岸。“一问玄”指诗人停下船桨向邵梦弼询问道。这两句的意思是:诗人在意外地与邵梦弼相遇,诗人便靠岸停下船桨向他询问。“去沽桑落酒,来醉广文毡”,诗人问及了饮酒之事
【注】《竹枝》,乐府曲名。 令节逢元夕,春光此地偏。 竹枝游女唱,桂酌主人传。 渐觉银河坠,还惊珠斗悬。 悠然归路晚,万井散灯烟。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在长安作客之时,是一首描写长安夜景的诗。 前两句写节日气氛和元宵夜晚的景色。“令节逢元夕,春光此地偏。”令节,即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元夕,指元宵,也就是农历正月十五日晚上,又称上元节、灯节。春光,指春天美好的风光。此处,“偏”字用得好
【注释】 空山:幽静的山。砧杵:指捣衣用的石制或陶制的棒槌。鸡豚:指家禽家畜。猿:一种灵长类动物,生活在树上。遥遥:远远。 【译文】 在空荡荡的山谷里收走了傍晚的余辉,秋色满川原。 是谁家的妇女在捣衣,又是何处村舍喂猪喂羊? 森林里传来各种鸟儿的喧闹声,高耸的悬崖上,悬挂着孤猿哀号。 白发苍苍的老人,独自倚门远望。 【赏析】 此诗是诗人晚年隐居生活的写照。首联写夕阳西下时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意,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其意象、意境、情感等。“停舟当薄暮,古寺报昏钟”,停舟在傍晚的暮色中,古寺传来了报时的暮钟声。诗人停舟于暮色苍茫之中,耳边响起古寺报时的钟声,这情景使诗人产生了深深的思乡之情。“茅店斜临水,柴门半倚松。”茅店傍水而建,半倚着松树。茅舍旁边有一条小河,小河旁是一棵大树
诗句解读与分析 第一句:“乡泪正纷纷,猿声到处闻。” - 注释:家乡的泪水在不停地流淌,四处都能听到猿猴的叫声。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外漂泊时的思乡之情。猿猴的叫声常常被用来象征孤独和思念,而眼泪则是悲伤和无奈的象征。诗人通过这两种自然现象,形象地传达了他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第二句:“孤峰遥耸翠,怪石自成文。” - 注释:远处的山峰高耸入云,山色如同绿色的翡翠一样美丽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峤的作品。全诗共八句,每句都富有诗意和画面感,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下面是对每一句的释义和赏析: - “剑津夜泛”:剑津,可能是一个地名,也可能是一个比喻,代表着一种精神或志向。夜泛,即夜行,表示诗人在夜晚进行的活动。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夜晚独自行走的情景,给人一种孤独而又坚定的感觉。 - “夕翠飞丹壑,葱茏色不分”:夕翠,即夕阳下的翠绿
【注释】 送:赠别。陈平夫归六溪:陈平夫,人名。六溪,地名。 潮生野渡喧:水涨时,渡口发出阵阵声响。 离心数行雁:离别时,无数大雁南飞。 愁思一声猿:思念故乡的猿声让人心烦。 月暗迷前浦:月光昏暗,看不清前方渡口。 林疏见远村:树林稀疏,隐约可见远处的村庄。 灯影里,相忆倍销魂:在灯影下,更加怀念远方的亲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别陈平夫返回家园之作。首联写诗人送别陈平夫出城门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要了解古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如写景抒情、借景抒情等,最后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赏析即可。 本诗为林熙吉《锦溪八景》组诗之第四首。此诗前二句描绘了七星坞的景色;三四两句描写了七星坞的清幽;尾句以花木繁茂来反衬七星坞的幽静。
【注释】 迁莺:春日里南飞的莺鸟。晏(yàn):和谐,和缓。 把酒:端起酒杯。坐垂杨:倚在杨柳树下休息。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七言绝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全曲用白描手法,以轻淡之笔,勾画出一幅明媚秀丽的画面。 首句“晓步迁莺林”,写作者清晨漫步于迁莺林中。这里描写了迁莺林的景色和作者的心情。迁莺林是一处美丽的景致,而作者却在这里漫步,可见他对此地的喜爱。 次句“莺声何睍睆”
【注释】 岘山:地名,在今湖北襄阳市西。玄猿:指传说中的一种能飞的猿猴,传说这种猿猴住在深山林中,不与人类来往。宿猿洞:相传古有玄猿居住的洞穴。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诗。首句写景,点明题旨,二、三两句写玄猿,四句写宿猿。全诗以玄猿为线索串连起八景中的“宿猿洞”。前六句写玄猿栖息之所,后两句写宿猿洞的景色。 这首诗描写了玄猿居住在深山幽谷之中,云深不可寻的情景。作者以玄猿为线索
【译文】 春风吹动锦溪水,秀美的景色在孤岛上。 花朵落下堆积在青苔之上,不要叫家里的童子来打扫。 【注释】 锦溪:指浙江省嘉兴市的古运河名,因河面宽阔而清澈、两岸风光秀丽而得名。 团青岛:指位于锦溪上游的团山岛。 苍苔:青苔,一种苔藓植物。 家童:古代称家中的儿童。 【赏析】 此诗为林熙吉所题锦溪八景之一的“团青岛”。诗中以春日之景,描绘了团山岛的自然风光。首联“春风吹锦溪,秀色盘孤岛”
【注释】 江上:指江边。漫成:随意写成的诗。石尤:传说中的鬼怪名。传说有妇人为石尤所魅而溺死,其夫悲痛欲绝,遂化为石。游人:诗人自喻,指自己。恋故乡:眷恋着故都洛阳。每恨:每当……都感到遗憾。离家远:离家越来越远,即远离家乡。 如何:怎么,哪里。石尤风:传说中的女鬼。舟行晚:船儿行至傍晚还未能到家。 【赏析】 《江上》是一首思乡情深的抒情诗。首联以“游人”自比,表达了对故里的深深思念
注释:东郭西天近,禅宫古庙邻。 从今朝暮里,钟鼓一何频。 译文:东边是西天的近邻,西边的禅宫与古庙相邻。从今早到黄昏,钟鼓声一阵阵传来。 赏析:本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寺庙景象,通过对寺庙周围环境的描写,展现了寺庙的古老和庄严,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寺庙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