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水流无尽,荒城古庙存。
何人怜国士,老妪识王孙。
虽有千金报,宁酬一饭恩。
平生知己意,难与世人言。

【解析】

本诗是一首怀古伤今之作,诗人借淮水东流的景色,抒发自己对人生短暂、知己难求的感叹。首联以“淮”字开篇,以“流无尽”写出了淮水的广阔与浩渺,暗含着人生的无常和历史的无情;颔联通过“存”“怜”“识王孙”,点明了诗人对知音难觅的感慨;颈联写诗人对重金回报的淡漠,反衬出他看重的是情谊而不是金钱;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知音难遇的无奈。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感情真挚深厚,意境苍凉高远,耐人寻味。

【答案】

译文:

淮河水波滚滚向前,没有尽头,古老的荒城还保留着庙宇。

是谁可怜我这样的国士?只有一位老妪认识我的王孙。

虽然我有千金报答你,但怎么能够回报你的一顿饭恩情?

平生最知心的人,难以跟世俗之人讲。

赏析:

这首诗作于元贞元年(1295),当时诗人因得罪权臣而被贬为龙溪县尉,此诗是他谪居龙溪期间所作。诗中表现了诗人在遭逢挫折后,仍保持节操的品格。首联“淮水流无尽”,以“流水”起兴,暗喻人生易逝,世事如流水般地不断逝去。诗人借“淮水”之长,暗喻自己的遭遇之长,也暗示了自己仕途的坎坷和遭遇的艰难。颔联“何人怜国士”,以问答的形式表达出对“知音”的渴求,同时流露出一种失落之感。颈联“虽有千金报,宁酬一饭恩”一句,诗人用对比的方法,表明了他对富贵利禄的看法和态度。他认为,与其受尽屈辱,不如忍受贫困;与其追求荣华富贵,不如珍视友谊。尾联“平生知己意,难与世人言”一句,则更深化了诗人的思想境界。诗人认为,世间的知交难得,而能真正理解自己、关心自己的知己更是难得。因此,他只能把这份知交之情深深地埋藏心底,不愿与他人分享。

这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感情真挚深厚,意境苍凉高远,耐人寻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