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一披拂,万汇呈华滋。
寸草萌枯荄,各复争芳菲。
大哉天地仁,发育无偏私。
黄钟鼓橐籥,一元运其几。
谁与为此图,毫端吐春熙。
高者摇华风,下者扬芳蕤。
么么彼何者,薨薨亦翾飞。
分明太极意,未许夫人知。
【注释】
披拂:轻轻吹拂。万汇:万物。萌:发芽。枯荄(gāi):干枯的草根。争芳菲:争相开花。大哉:伟大啊。天地:自然。仁:仁慈、博爱。发育无偏私:发展变化没有偏爱和不公。黄钟:古代乐器名,用十二律中的六阳律调成。鼓:击打。橐籥(tuòyuè):传说中的神兽名。一元:指天地万物。运:运动、变化。几(jī):机缘。毫端:笔尖端。春熙:春天的气息。高者:高处。华风:盛开的花。下者:低处。扬芳蕤:开放着花的枝条。薨薨(hōnghōng):象声词,形容鸟兽飞动的声音。翾(xuān)飞:飞翔。太极:即太极图,表示天地万物生成变化的规律。未许夫人知:尚且不知道其真义。
【赏析】
这是一首写画的七言律诗。诗人以“题画草”为题,描绘了一幅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景象:春风轻拂,万物复苏;草木发新芽,百花竞相斗艳;万物各得其宜,生生不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全诗语言清新优美,富有节奏感,充分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生命力量的赞美和颂扬。同时,诗人通过描绘一幅美丽的画面,也表达了自己对于生命、自然和宇宙奥秘的深深敬畏和向往之情。
诗人从“春风一披拂”开始,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这里的春风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自然的恩赐,它轻轻地吹拂着大地,唤醒了沉睡的万物。诗人用“万汇呈华滋”来形容这一景象,意味着万物都在春风的滋润下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充满了生命力。
诗人转向描写具体景物:“寸草萌枯荄,各复争芳菲。”这里,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草与树等植物的生长过程。草在春风中萌发新的嫩绿,而枯死的草根则顽强地挺立在土地上,它们都争相展现出自己的美丽和芬芳。这种竞争和努力的精神,正是大自然生命力的表现。
诗人用“大哉天地仁,发育无偏私”来进一步强调自然的伟大和公正。天地之间的万物都是平等的,它们都在自然的怀抱中得到成长和繁衍的机会。诗人通过这句诗表达了对自然和谐共生的赞美和向往。
在描绘完自然界的美丽景象后,诗人又转向人的内心世界。“黄钟鼓橐籥,一元运其几”两句,诗人用黄钟和鼓来比喻人的思想和情感。黄钟代表着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智慧,鼓则是激励人们积极向上的动力源泉。诗人认为,人的内心也应该像黄钟一样充满正义和善良,像鼓一样充满力量和激情。同时,他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积极进取。
在描述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后,诗人又转向了人的情感表达。“谁与为此图,毫端吐春熙”,这里,诗人用“此图”来指代自己的作品或画作。他认为,这幅画就是他心中的“春熙”,是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于艺术创作的热爱和执着。
在描绘完了画面和人的情感之后,诗人又回到了自然的主题上。“高者摇华风,下者扬芳蕤”两句,诗人用“高者和低者”来分别描绘了不同高度的植物和生物。高大的植物能够摇曳生姿,展现出壮丽的风姿;低处的植物则开放着花朵,散发着迷人的香气。这些生动的形象,再次展现了自然世界的生机和魅力。
最后一句“么么彼何者,薨薨亦翾飞”,诗人用疑问句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叹和思考。这里的“咩咩”是一种动物叫声,用来象征鸟儿的欢腾和自由。诗人通过这句诗表达了对大自然中生物多样性的赞叹和感慨。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探索和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人的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生命力量的赞美和颂扬,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值得我们深入品味和欣赏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