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啼野树岁将暮,满眼菉葹行路艰。
老我秪应依白堕,几人犹未识青山。
百年知己长镵在,万事无心拄杖闲。
独倚高原望明月,隔云黄鹤几时还。
乌啼
乌啼野树岁将暮,满眼菉葹行路艰。
老我秪应依白堕,几人犹未识青山。
百年知己长镵在,万事无心拄杖闲。
独倚高原望明月,隔云黄鹤几时还。
译文:
乌鸦在荒野的树木上啼叫,时间已到年尾草木萧瑟。满眼望去都是难以行走的小径,行路艰难令人心烦。我老去只能依靠白堕酒来消愁解闷,还有几人能真正了解那青翠的青山之美?人生若能与知己相伴共饮,那是何等的幸福。世间万事都不必挂怀,只需拿着杖子悠然自得的度过每一天。独自坐在高高的平原上望着皎洁的明月,不知那云端飞翔的黄鹤何时才能归来。
赏析:
《乌啼》是唐代诗人韦庄的作品,属于乐府旧题。诗中的“乌啼”是指乌鸦夜间啼叫的声音,而作者通过这一声音,描绘了一幅充满哀伤的画面。起首两句绘出一幅秋林晚鸦图,夕曛暗淡,返照城闉,成群的乌鸦从天际飞回,盘旋着,哑哑地啼叫。“乌欲栖”,正是将栖未栖,叫声最喧嚣、最烦乱之时,无所忧愁的人听了,也会感物应心,不免惆怅,更何况是心绪愁烦的离人思妇呢?在这黄昏时候,乌鸦尚知要回巢,而远在天涯的征夫,到什么时候才能归来呵?起首两句,描绘了环境,渲染了气氛,在有声有色的自然景物中蕴含着的愁绪牵引了读者。
第二联“老我秪应依白堕,几人犹未识青山”,诗人用白堕酒来比喻自己孤独无助的状态,同时表达了对青山美景的赞美和向往。这里运用了对比手法,将自己与白堕酒相比,突出了孤独无助的感觉;同时也表达了对青山美景的向往,展现了他对自然美的追求。
第三联“百年知己长镵在,万事无心拄杖闲”,诗人回忆起过去的岁月,感叹与知己相伴的时光已经过去,但那份友谊却永远留在心中。他不再为世间万物所困扰,只拿着拐杖悠然自得地度过每一天。这里的“拄杖闲”既是一种生活方式,又是一种人生境界的象征。它意味着诗人已经超脱了世俗的纷扰,找到了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最后一句“独倚高原望明月,隔云黄鹤几时还”,诗人站在高原之上,仰望明月,思念远方的亲人和朋友。他不知道他们何时才能归来,只能在月光下默默等待。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明月和黄鹤赋予了人的情感,使整首诗更加富有诗意和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