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重天王使,情亲帝子家。
云霄三殿诏,波浪九江槎。
庾亮楼前月,湘娥庙里花。
金樽高宴罢,须拟吊长沙。
【注解】
节重天王使,情亲帝子家。–节:使者的符节;天王,辽国皇帝的尊号。天子之使,与帝王宗亲之家有异,故云“情亲帝子家”。
云霄三殿诏,波浪九江槎。–云霄三殿:指辽主所居之宫殿。《汉书.苏武传》载,武帝时苏武使匈奴,被拘留十九年,方得归汉,后以“云霄三殿”喻其归国之荣。九江:指长江流经江西境内,故以九江代指江西。槎(chá查):木筏。
庾亮楼前月,湘娥庙里花。–庾亮:即庾翼,晋朝名臣,曾任荆州刺史,后为秦灭,遂死于长沙,故以“庾亮”代指其人。湘娥庙:在湖南洞庭湖畔,相传是舜妃娥皇、女英二妃祠,故以湘娥庙代指其地。
金樽高宴罢,须拟吊长沙。–金樽:金制饮酒器具。“金樽高宴”,谓宴会盛大豪华。“须拟吊长沙”,意谓当此宴会结束之后,我还要前去吊唁湘江之畔的湘君、湘夫人。
【赏析】
《送徐太史使辽府》,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这首诗写于天宝三年(744),李白时年五十岁,正在东鲁(今山东兖州)居住。徐敬业从江淮来到东鲁看望他,两人一起游览了齐鲁的名胜古迹,并同游邹城谒见孔子庙,最后徐敬业要回洛阳,李白写了这首诗赠别。
首联两句,诗人用典抒情,表明自己对徐敬业出使辽国的尊重和友好态度,同时表达了他对徐敬业的殷切期待之情。
颔联两句,诗人运用想象,描绘了徐敬业出使辽国的壮丽景象,表现了他为国家大事操劳奔波的精神风貌。颈联两句,诗人通过对比的手法,描绘了徐敬业离开时的悲凉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徐敬业的深深思念之情。
诗人用典抒情,表达了他对徐敬业的深情厚意以及对自己将来去吊唁湘江之畔的湘君、湘夫人的豪迈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