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孔翠时共喜,金膏空青人罕识。
每观皇甫先生图,令我感此三叹息。
墨樵避俗如避鸮,折简但见先生招。
乱云团成树宛宛,澹墨扫作山迢迢。
人言此是云谷底,武夷下映九曲水。
不然五老匡庐峰,万叠芙蓉照彭蠡。
低低茅屋溪涧滨,墨樵更写先生真。
千章古木一藜杖,毛骨自是仙中人。
尘缘净尽丹砂熟,苍虬停飞虎亦伏。
山童卷取琅函经,纵有黄庭不须读。
烟霞此乐真不迂,临风却作长嗟吁。
十年未得还初服,蕙帐石室今何如。
先生归来早卜筑,我亦同栖此山曲。
便烦作赋邀墨樵,更与泉南数竿竹。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皇甫冉的作品,描绘了一幅山水画卷。下面是逐句释义、译文和赏析:

题解:这是一首题画诗,描绘的是左司郎中堵炳的山水画作。

  1. 繁花孔翠时共喜,金膏空青人罕识。 繁花与孔翠(指牡丹),常使人欢喜;而金膏、空青这样的矿物颜料,却鲜为人知。
  • 注释: 指牡丹和矿物颜料。
  • 赏析: 这句表达了作者对画中美景的欣赏,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绘画中的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结合。
  1. 每观皇甫先生图,令我感此三叹息。 每次观看皇甫先生的画作,都会让我感慨万分。
  • 注释: 皇甫先生,即皇甫枚,字子昂,唐代文学家、画家。
  • 赏析: 这句话展现了作者对作品的深刻感受和高度赞赏。
  1. 墨樵避俗如避鸮,折简但见先生招。 墨樵避开世俗如同躲避猛禽,只看到先生在招呼他。
  • 注释: 墨樵,指画家自己。
  • 赏析: 这里的“避俗”和“避鸮”都是比喻,意指画家远离尘嚣,专注于艺术创作。
  1. 乱云团成树宛宛,澹墨扫作山迢迢。 云朵聚集形成树木的轮廓,淡墨水色勾勒出山峦的轮廓。
  • 注释: 乱云、澹墨,指墨色的深浅变化。
  • 赏析: 此句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画家高超的绘画技巧。
  1. 人言此是云谷底,武夷下映九曲水。 有人传言这是云谷的底部,武夷山下的九曲溪水倒映其中。
  • 注释: 武夷,地名,位于福建省。
  • 赏析: 这句进一步强调了画作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
  1. 不然五老匡庐峰,万叠芙蓉照彭蠡。 否则是五老峰,芙蓉盛开,映照在彭蠡湖上。
  • 注释: 五老峰,指庐山的一部分。
  • 赏析: 这句表达了对庐山风光的美好想象。
  1. 低低茅屋溪涧滨,墨樵更写先生真。 低低的茅屋在溪涧边,墨樵还在继续创作先生的真实形象。
  • 注释: 低低的茅屋、墨樵,都是指画家。
  • 赏析: 这句表现了画家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以及他对作品的执着追求。
  1. 千章古木一藜杖,毛骨自是仙中人。 千章古木和一根藜杖,都透露出神仙的气息。
  • 注释: 千章古木,形容树木高大挺拔。
  • 赏析: 此句赞美了作品中的自然元素,同时暗指画家的超凡脱俗。
  1. 尘缘净尽丹砂熟,苍虬停飞虎亦伏。 尘世的烦恼都已清除,丹砂也变得成熟,苍龙和虎也停止了飞翔。
  • 注释: 尘缘、丹砂、苍虬、虎,都是道教中的象征物。
  • 赏析: 这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表达了画家内心的平和与超脱。
  1. 山童卷取琅函经,纵有黄庭不须读。 山童卷取着《琅函经》,即使有《黄庭经》也不需去读。
  • 注释: 《琅函经》和《黄庭经》,都是道教经典。
  • 赏析: 这句体现了画家追求精神境界,不拘泥于文字学问的态度。
  1. 烟霞此乐真不迂,临风却作长嗟吁。 这番享受真是不虚此行,但面对自然美景却不免感叹。
  • 注释: 烟霞、长嗟吁,都是形容自然之美。
  • 赏析: 这句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赞叹,同时也透露出对现实生活的某种无奈。
  1. 十年未得还初服,蕙帐石室今何如。 已经十年未能回到故乡,现在的蕙帐石室如何?
  • 注释: 蕙帐、石室,都是古代文人雅致的生活场所。
  • 赏析: 这句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当前生活状态的感慨。
  1. 先生归来早卜筑,我亦同栖此山曲。 先生如果回来的话,我们就一同在此山间筑屋居住吧。
  • 注释: 卜筑,指筑造住宅。
  • 赏析: 这句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生活的期待与憧憬,同时也体现了与友人间的深厚情谊。
  1. 便烦作赋邀墨樵,更与泉南数竿竹。 请您帮我作一首诗来邀请墨樵先生,还要再送几株来自泉南的竹子给他。
  • 注释: 泉南,地名,位于福建省。
  • 赏析: 这句表达了对墨樵先生的敬意和邀请之意,同时也展示了作者的艺术造诣和高雅情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