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丛建德,几许不通名。
一日曾垂钓,千秋属子陵。
亭台长肃穆,比附亦峥嵘。
借问买山隐,儿孙几代更。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综合分析与鉴赏诗歌的能力。赏析是诗歌阅读的必考题型,要求考生对诗句进行解说、分析和评论。答题时,首先通读全诗,理解诗意,然后结合题目中的关键信息点,如意象、手法、内容、主题等展开分析。本题要求“逐句释义”“译文”“赏析”,因此要分别对每一句进行解释。
“江山丛建德,几许不通名。”意思是:江山环绕在建德城,不知多少年没有听说过你的大名了。建德,指东晋孝武帝时的大臣陶侃,他曾为镇守建武,因治理有方而闻名。
“一日曾垂钓,千秋属子陵。”意思是:一天曾下到水里去钓鱼,千秋万代将属于像你这样的人了,用典出自《史记·留侯世家》,指张良的典故。
“亭台长肃穆,比附亦峥嵘。”“亭台”二句的意思是:亭台长年肃穆,和它相比的人也显得高峻。比附,比喻、比拟之意。峥嵘,高大挺拔的样子。
“借问买山隐,儿孙几代更。”“儿孙”二句的意思是:如果问我买山隐居的事,几代子孙都做过吗?
赏析:
诗人以“严滩”为题,写了三首七绝。第一首《严滩》写的是严光的事迹。严光字子陵,东汉初年的政治家,曾任谏议大夫,因不满王莽篡汉而归隐于浙江桐庐县的富春江畔。后人称他为严先生。严光垂钓富春江的故事流传甚广,但人们往往只知严光不仕新莽、归隐富春的义举,却不知他的故居就在今桐庐县境内。这首诗就是写严光不仕新莽、归隐富春的事迹。
第二首《严滩》描写的是严光故居的景色。严光的居所位于今桐庐县富春江边的严家坪上。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宜人,严光在这里钓鱼养志,过着清静恬淡的生活。严家坪上有座祠堂,叫“严公祠”。严光祠内有一尊严子陵像,像前立一石碑,上面刻着“晋相司马过此吟成佳句”。相传晋朝大司马桓温曾来此地游览,看见这座古朴的祠堂和那尊严子陵的塑像后,情不自禁地吟出“垂钓喜严光,千载有余风。吾衰竟谁许,从此始应逢”的诗句。第三首《严滩》写的是严光的儿子严子陵继承父志,归隐富春的故事。严子陵是严光的儿子,他在年轻时就已崭露头角,后来担任会稽郡太守,因不肯接受朝廷征召而被免职,于是便隐居起来。后来他听说父亲严光的事迹,特地前来拜谒。两人一见如故,情投意合,严子陵决定继承父亲严光的遗志,归隐富春。
严家坪上的严家祠,是纪念严光父子的地方。严家祠内的严子陵画像栩栩如生。传说,每当严子陵来访时,这尊画像就会微微颤动起来。据说这是由于严子陵的到来,使画像感受到了久别重逢的喜悦,而画像又难以表达这种喜悦之情的缘故。
严子陵祠旁的溪流潺潺流淌。溪流岸边,有一棵古老的松树,名叫严陵松。严陵松树干粗壮、枝叶繁茂、苍翠欲滴,每逢春天,满树嫩绿的叶子随风招展,犹如一把把绿色的扇子;到了秋天,满树成熟的果实沉甸甸地挂满了枝头,宛如一个个硕大的红灯笼。严陵松的树龄已有千年了,但它依然郁郁葱葱、生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