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七政
诗句释义 1 君王诚慷慨 - 表达出对君王的深深敬意和感激。"君王"是指诗中的男主角,他表现出极大的慷慨和豪情。 2. 为妾总销魂 - 这里“妾”指诗中的女主角,她被君王的慷慨所感动,以至于心神不宁,仿佛被迷住了一般。“销魂”形容极度的悲伤或迷恋。 3. 伏剑酬君贶 - “伏剑”是古代一种自杀的方式,通常用于表达忠诚或抗议。这里的“酬君贶”意味着为了回报君王的恩赐
三元堂 其一 山院桃花映碧流,何当仙侣共探幽。 虽无石髓留人少,自有莺啼驻客游。 注释: - 三元堂:位于广东南海的一座古寺,因内有“三元”即状元、榜眼、探花的题词而得名。 - 山院:指寺院位于山中。 - 桃花:指春天时,寺庙周围盛开的桃花。 - 碧流:清澈的溪水。 - 仙侣:神仙伴侣。 - 探幽:探索深邃之处。 - 石髓:石头中的精华,常用来形容珍贵或稀有之物。 - 莺啼:黄莺的鸣叫声。
注释:蔷薇(又名玫瑰)盛开时,绿阴浓密,这是西国名花。夜月高悬,如同悬挂在汉宫的明镜,映照出幽静的姿态,仿佛还带着楚地云彩的妆容。 赏析:这首诗以“咏虞美人草”为题,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夜晚景色。首句“蔷薇开尽绿阴凉”描写了蔷薇花开尽时,绿荫浓厚的景象;次句“西国名花此际芳”则点明了蔷薇是西域的名花,此时正值花开之时,芬芳四溢;第三句“夜月空悬汉宫镜”,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明月比作挂在汉宫的明镜
注释: 美人:指美女。嘉树:美好的树木。 微霜降秋节:初霜降临秋天的节令。 芬芳满中林:香气弥漫在树林中。 采采不盈箧:采摘了一大堆,没有装进筐里。 岁暮远相寻:年底时远远地寻找。 缄(jiān):封好,缄书。 尺素书:用竹简写的书信。 琅(láng)与琳:美玉。 把玩不去手:反复观赏,不忍放下。 置我高堂阴:放在我的书房里。 恍行洞庭上:仿佛行走在洞庭湖上。 秋色潇湘深:秋天的风景如画
【注释】 三元堂 :道教宫观名。 其一 :第一首诗。 千壑松风万壑春,飞花扑面舞沾巾。 此中莫厌仙源沓,芳草从来不误人。 【赏析】 这是一首写游山赏景之作。前二句描写松林间万壑争流,风摇松涛,万花齐放,春意盎然;后二句写游人在山中游览欣赏,心旷神怡。“莫厌”,“不误”,都表示对这美好景色的赞美之情
诗句:古塞萧萧白草腓,汉家营里月光辉。 译文:在古老的边关,风吹动着草地,月光洒在军营里,显得格外明亮。 注释:1. 古塞:古老的边寨或关隘。2. 萧萧:形容风声或草木摇动的声音。3. 白草:这里指的是边疆的草地。4. 腓:同“飞”,指飞扬。5. 汉家:汉朝的军队或营地。6. 营里:军营。7. 辉:明亮。8. 蛾眉:代指女性,这里指女性的美丽容貌。9. 空学:徒劳地学习。10. 夜夜
玉关怨 紫塞黄云万里间,征夫一望总潸潸。今古沙场惟白骨,几人生入玉门关。 译文: 在遥远的边疆,紫塞黄云万里相连,远望家乡的征夫总是泪水涟涟。古今战场上,尸骨堆积如山,无数生命消逝于这片沙漠之地,只有少数幸运的人能够活着进入玉门关。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边疆的景色和征夫的情感变化,深刻地反映了战争带来的苦难和对和平的渴望。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使得诗歌的意象更加生动和富有层次感
【赏析】 《关山月二首》是王维边塞诗的代表作之一。这组诗以关山为背景,描写了诗人在边关的所见所闻。其中第二首尤为著名,它通过对一个特定景象的描绘,反映了盛唐时期西北边疆的荒凉和民族矛盾。 “关山片月迥含秋,万古长悬青海头。”第一句描述了关山之夜的宁静景象。月光如水,照亮了整个关山,营造出一片宁静、深远的氛围。第二句则通过“万古长悬”这个词语,强调了这片土地的古老和沧桑
寄怀禹锡阿咸侨寓百花洲上 萧然穷巷一茅庐,却喜频回长者车。 避地不忘梅福隐,移家还傍伯通居。 春风洲上花犹发,夜月门前柳自疏。 若忆嗣宗长啸处,岂堪回首重踟躇。 注释: 1. 萧然穷巷一茅庐:形容诗人的住所简陋、偏僻。萧然,形容环境清幽;穷巷,表示位置偏僻。一茅庐,指一个简陋的住所。 2. 却喜频回长者车:却喜,表示惊喜;长者车,指地位较高者的马车。 3. 避地不忘梅福隐:避地,躲避战乱或灾难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赏析诗句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结合注释,分析每句诗的大意,再对整首诗进行赏析。 大石山房,结客中林伴,寻芳曲水濆。众山留暮雨,孤壁断春云。 ①结客:古代指游侠之士。这里泛指文人。②中林:即山林。③濆:山坡。 结客中林伴,寻芳曲水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