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疏狂士,作吏风尘下。
一落坎阱中,谁是援手者。
谤薮困宗元,黑索絷公冶。
纷纷竞下石,濒死犹未舍。
归来恍若梦,遇事噤如哑。
感公不我弃,盛德殆天假。
再拜读封章,郁怀顿陶写。
初读心惊疑,再读神清洒。
前席羡贾生,南州滞司马。
千里一缄书,独有泪盈把。
我本来是个疏狂的人,做官却沉溺在风尘之中。
一落陷阱,谁是援助之手?
诽谤的渊薮中困住了宗元,黑索缚住了公冶。
纷纷竞相下石,濒死还舍不下。
归来恍若梦,遇事噤声如哑。
感念您不抛弃我,盛德天意或许假借。
再拜读您的封章,郁积的心情顿然陶冶。
初读心惊疑,再读神清洒。
前席羡贾生,南州停滞司马。
千里一缄书,独有泪盈把。
注释:我本来是个疏狂的人,作官却沉溺在风尘之中。一落陷阱,谁是援助之手?诽谤的渊薮中困住了宗元,黑索缚住了公冶。纷纷竞相下石,濒死还舍不下。归来恍若梦,遇事噤声如哑。感念您不抛弃我,盛德天意或许假借。再拜读您的封章,郁积的心情顿然陶冶。初读心惊疑,再读神清洒。前席羡贾生,南州停滞司马。千里一缄书,独有泪盈把。赏析:这首诗是诗人为谢承举向司空吴愈请求推荐自己参与议大礼的四首之一。全诗以自叙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自己遭遇的无奈和对司空吴愈的感激之情。第一句“我本来个疏狂士”,表明了诗人自认为是一个疏狂的人;第二句“做官却沉溺在风尘之中”,则揭示了诗人虽然自认疏狂,但实际却不得不在官场中沉沦;第三句“一落坎阱中,谁是援助之手?”则反映了诗人被贬后的无助和困惑;第四句“谤薮困宗元,黑索絷公冶”,则揭示了诗人被诬陷、被打击的惨状。整首诗通过自我反思与反省,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挣扎,也表达了他对司空吴愈深深的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