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心避俗通三昧,恩义驱人说二难。
捩柁风生催郢客,出门云杳入燕山。
纵横士马悲途梗,惯熟楼台当旅还。
举目烟霄有征雁,几时书帛寄乡关。

【注释】

1、家兄:即李益。

2、十二咏:唐人以“咏”为诗题,此诗是李益在长安应举时所作,共十二首,此为第九首。

3、通三昧:悟道,指悟道成仙。三昧指佛家的禅定。

4、恩义驱人说二难:恩惠使人归顺,情义使人归服,但说二难是指说理有二难。

5、捩(niè )舵(duò):船桨的柄部,这里借指人的主见。

6、郢客:郢州客,郢州是汉昭帝刘弗陵的封地。这里指远离家乡的人。

7、燕山:山名。今河北北部与辽宁西部。

8、征雁:远行的雁。

9、几时书帛(bó):什么时候给你写封信?帛是丝织品,古用帛书写。

【赏析】

这首诗是李益应试于长安时写的,作于天授二年(691)。当时李益因才高位卑而怀才不遇,因而有感而发。全诗抒发了诗人对仕途的感慨和对乡关的思念之情。

前两句:“懒心避俗通三昧,恩义驱人说二难”,诗人说自己虽然不想做官,但是又不得不去做,因此要“懒心避俗通三昧”,意思是说,自己不愿意做官,但又不得不去做,于是便“懒心避俗”,专心修炼道术,希望“通三昧”(即悟道),以求长生。而“恩义驱人”四字则表明了诗人之所以“厌薄世务”的原因,是因为自己“恩义驱人”,即自己懂得人情世故,知道如何去笼络人心,因而能够左右逢源,得到人们的拥戴。

第三两句:“捩柁(niè)风生催郢客,出门云杳入燕山”。诗人在这里自比为被命运所迫,不得不出仕的楚怀王,他像楚怀王一样,在“捩柁风生”之时,被迫离开了郢州,到燕地去。而当他离开家乡的时候,又是“出门云杳”,即云雾迷茫,看不见家乡。“捩舵风生”比喻诗人在政治上的进退失据和无所适从,“出门云杳”则形容诗人在外漂泊,不知所往的茫然无措。诗人在此处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诗人的身世际遇描绘得淋漓尽致。

第四句:“纵横士马悲途梗”,是说诗人自己身处仕途中,身不由己,只能左右摇摆,前途渺茫,十分可悲。诗人在这句诗中将自己的身世遭遇与楚怀王比较,可见其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第五句:“惯熟楼台当旅还”,是说诗人自己虽然身处仕途之中,但并不感到孤独和寂寞,因为自己曾经熟悉过官场,所以当自己再次回到官场的时候,并不会感到陌生和不安。这句诗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曾经经历过的官场生活的熟悉和从容。

第六句:“举目烟霄有征雁,几时书帛寄乡关”,是说诗人看到天空中有大雁南飞,不禁想起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心中不免有些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又是那么迫切和强烈,仿佛随时都在催促着自己赶快写信回家乡和亲人联系。这里的“举目烟霄”是说诗人抬头仰望天空中的大雁,而“几时书帛”则是诗人在问自己何时才能有机会给家里写信。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强烈的思乡之情。

这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在仕途中的种种感受和思考,既有对仕途的不满和无奈,又有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和牵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