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垂杨枝上风,依依似管别儿翁。
恨无鸣雨回行马,愁见流云催去鸿。
垒遍万郊须问幕,江深五月可瞻枫。
到家便说陈情事,奏草行行是教忠。
【注释】:
- 陌上垂杨:在郊外的路上。
- 管别儿:用《诗经·小雅·采采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的“依依”和“管乐”来指送别之人。
- 鸣雨:下雨的声音。
- 垒(lěi)遍万郊:遍布各地的军营。
- 江深五月:江南梅林盛开的季节。
- 陈情事:向皇帝陈述自己的心情,即奏章。
【赏析】:
此诗是诗人写给儿子的一首劝勉诗,表达了对儿子出仕为官的期望和希望他能忠于职守、报效国家的愿望。全诗情感真挚深沉,语言质朴自然,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家国情怀。
首句“陌上垂杨枝上风,依依似管别儿翁”,描绘了一幅送别的情景。垂柳随风摇曳,似乎在为离别的人儿挥手告别。这两句通过比喻和拟人化的修辞手法,将离别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展现了送别的氛围。
次句“恨无鸣雨回行马,愁见流云催去鸿”,进一步渲染了离别时的伤感情绪。诗人想象着如果能够像古人那样让雨水落下,就能阻止行马匆匆,而让流云留住大雁,不让它们飞走。这里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无法留住离别之人的无奈和遗憾。
第三句“垒遍万郊须问幕,江深五月可瞻枫”,则表达了对儿子未来的祝愿和期望。诗人希望儿子能在全国各地建立功勋,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同时,也寄托了他对儿子能够在江南梅林盛开的季节中欣赏美丽的风景,享受生活的喜悦。
最后一句“到家便说陈情事,奏草行行是教忠”,则是诗人对儿子的期望和嘱咐。他希望儿子在归家后能够向皇帝陈述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自己的忠诚之心,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同时,这也表达了诗人对儿子的厚望和关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