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痕长照泪痕乾,恳疏云归系母安。
万古纲常元有孝,几人风节肯无官。
野云斜度吴江白,山雨初深燕曲寒。
须备庙堂前席问,流民蚤入画中看。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送泉斋先生归省二首其二》。下面逐句进行解释:

烛痕长照泪痕乾,恳疏云归系母安。

  • “烛痕长照泪痕乾”:蜡烛燃烧时留下的烛影和泪水干涸后的痕迹。这句话描绘了送别时的哀愁景象,表达了对泉斋先生的不舍之情。
  • “恳疏云归系母安”:泉斋先生即将启程回家探望母亲。这里的“恳疏”指恳切的书信(奏章),表达了他对母亲的关切和牵挂。

万古纲常元有孝,几人风节肯无官。

  • “万古纲常元有孝”:自古以来,孝顺是最基本的道德准则,是永恒的价值观。这句诗表明泉斋先生作为一位有道德品质的人,一定会尽孝道。
  • “几人风节肯无官”:在官场上保持清廉和高尚的节操是非常困难的。这句诗表达了对泉斋先生廉洁从政的期望,希望他能在官场上保持自己的清白和节操。

野云斜度吴江白,山雨初深燕曲寒。

  • “野云斜度吴江白”:野云飘过吴江水面,形成一片明亮的白色。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景色。
  • “山雨初深燕曲寒”:山雨刚刚落下,燕语声中带有一丝凉意。这句诗营造了一种清新而略带寒冷的氛围,似乎暗示着一种离愁别绪。

须备庙堂前席问,流民蚤入画中看。

  • “须备庙堂前席问”:在朝廷上要有准备应对各种情况。这句诗表达了对泉斋先生即将面临的政治生涯的担忧和期望。
  • “流民蚤入画中看”:希望泉斋先生能像画中的人物那样关注民生疾苦,为百姓谋福祉。这句诗寄托了人们对他的美好祝愿。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对泉斋先生即将返乡探望母亲的深深祝福和对他未来政治生涯的期许。诗中的“烛痕长照泪痕乾”、“恳疏云归系母安”等句子,都充满了深情和不舍。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泉斋先生在官场上能够保持清廉和节操的期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