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便熟路立风嘶,野寺云林绿半垂。
眼豁不知天更大,心焦却怨雨来迟。
柳残晴岸翻成趣,花发秋江正及时。
杖屦叨陪消俗虑,一囊收得几联诗。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方一夔。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马便熟路立风嘶
- 马便熟路:意为马匹已经适应了道路,行走自如。
- 风嘶:形容风吹动马鬃时发出的声音。
野寺云林绿半垂
- 野寺:指郊外的寺庙。
- 云林:形容山间云雾缭绕的景象。
- 绿半垂:形容树木或草丛等植物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绿色,但部分已经垂落。
眼豁不知天更大
- 豁:开朗、开阔的意思。
- 天更大:形容天空广阔无垠。
心焦却怨雨来迟
- 心焦:形容心情焦急、焦虑。
- 怨雨来迟:埋怨雨水来得不够及时,影响了出行或者工作的效率。
柳残晴岸翻成趣
- 柳残:形容柳枝已经有些凋零。
- 晴岸:晴朗的水面。
- 翻成趣:形容景色变化无常,有时显得有趣。
花发秋江正及时
- 花发:形容花朵盛开。
- 秋江正及时:形容秋天的江水在此时正好适合观赏。
杖屦叨陪消俗虑
- 杖屦:指携带的拐杖和鞋子。
- 叨陪:谦词,表示有幸陪伴。
- 消俗虑:消除世俗的烦恼和忧虑。
一囊收得几联诗
- 囊:这里可能是指一个袋子或者包袱。
- 收得几联诗:意味着在这次旅行中收获了很多诗歌作品。
赏析
这首七绝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色图,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感受。首句“马便熟路立风嘶”描绘了马儿熟悉路途后自由奔跑的情景;第二句“野寺云林绿半垂”则展示了郊外寺庙周围郁郁葱葱、云雾缭绕的景象;第三句“眼豁不知天更大”表达了在大自然面前,人们往往会感到自己的渺小;第四句“心焦却怨雨来迟”反映了诗人在等待雨停过程中的心情变化;而到了最后两句“柳残晴岸翻成趣,花发秋江正及时”,则通过景物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感慨;最后一句“杖屦叨陪消俗虑,一囊收得几联诗”则透露出这次旅行为诗人带来的愉悦和收获。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