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卜朱轮轧轧声,随来膏雨自分明。
矢心掬水三年冷,障眼飞尘一夜清。
召伯只争先后著,南人不异古今情。
缶音也学鸣韶濩,附尾曾垂不朽名。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洞。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共卜朱轮轧轧声,随来膏雨自分明。

“共卜朱轮”指的是一起商量,共同决定的意思。朱轮在这里可能指的是一种车轮,因为朱轮通常用来象征高贵、尊贵。“随来膏雨”指的是随之而来的雨水,这里的“膏雨”可能指的是及时的春雨,对农作物的生长有很大的帮助。

矢心掬水三年冷,障眼飞尘一夜清。

“矢心”可能指的是坚定的决心或意志。“掬水”可能是指用手捧水的动作,这个动作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三年冷”和“一夜清”是对比,暗示了作者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艰难困苦。

召伯只争先后著,南人不异古今情。

“召伯”可能指的是古代的贤人召公,他以诚信和公正著称。这句话可能是在赞美召公的品格。“只争先后著”可能是指在处理事情时,无论早晚,都要坚持原则和正义。“南人不异古今情”可能是在说南方的人与古代的人一样有情感和道德。

缶音也学鸣韶濩,附尾曾垂不朽名。

“缶音”指的是古代的乐器缶,是一种打击乐器。“鸣韶濩”指的是模仿古代的音乐,用缶演奏韶濩。这句话可能是在表达作者对于音乐艺术的热爱和追求。“附尾曾垂不朽名”可能是在说作者虽然只是一个小官,但是他的贡献和名声将会永远流传下去。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祈雨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于公正、诚信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历史人物的敬仰,以及对南人的友善。整首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和人文关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