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楼谁搆宪台东,偶得登临最上重。
万井炊烟朝雨后,四围山色夕阳中。
窗纱掩映琅溪月,帘幕飞扬剑浦风。
安得时闲了公事,重凭雕楯玩云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涉的《登延平府明远楼》。下面是对每一句的解释:
- 危楼谁搆宪台东,偶得登临最上重。
- 注释:“谁建造”指的是建造这座楼的人是谁。“宪台东”可能是指宪台(古代的一种建筑或机构)的东部,也可能是指宪台所在的位置。“偶得登临最上重”表示偶然得到机会登上这最高的楼,感受到了高处的美好。
- 万井炊烟朝雨后,四围山色夕阳中。
- 注释:“万井”指的是很多井,可能是指城市中的井数量众多。“炊烟”指的是做饭时冒出的烟雾。“朝雨后”指的是早晨下雨过后。“夕阳中”描绘了夕阳下的景象,可能是山色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更加美丽。
- 窗纱掩映琅溪月,帘幕飞扬剑浦风。
- 注释:“窗纱”指的是窗户上的纱幔。“琅溪”可能是一个地名,也可能是特指一个地方名。“月”指的是月亮。“帘幕飞扬剑浦风”描述了窗帘和帐幔随风飘扬的样子,可能是形容风很大,或者是风拂过帘幕时产生的视觉效果。
- 安得时闲了公事,重凭雕楯玩云峰。
- 注释:“安得时闲”表达了作者希望得到休息的愿望。“公事”指的是公务或者日常事务。“雕楯”可能是指雕刻着花纹的栏杆。“玩云峰”指的是欣赏云彩和山峰的美丽景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想要暂时放下公事,去欣赏自然美景的愿望。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明远楼的景色和作者登楼时的所见所感,展现了一种宁静、优美的氛围。诗中通过对万井炊烟、山色夕阳等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窗纱、帘幕等细节的刻画,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平静与享受。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向往和对闲暇时光的珍惜,体现了诗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很有特色的山水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