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与山翁别,年华每自伤。
还因解龟后,重问养鸡乡。
萝薜窗中影,铅砂枕上方。
鸿蒙常不语,何以答云将。

罢病归访王山人含真

赏析

诗意与翻译

  1. 诗句解读
  • “一与山翁别,年华每自伤。”表达了诗人与朋友分别的哀愁和对自己岁月流逝的感慨。
  • “还因解龟后,重问养鸡乡。”意味着在解开了人生之谜之后,诗人重新回到了熟悉的养鸡之地,寻找心灵的慰藉。
  • “萝薜窗中影,铅砂枕上方。”描绘了一幅静谧的画面,窗外的萝薜和枕头上闪烁的光芒,营造了一种宁静的氛围。
  • “鸿蒙常不语,何以答云将。”表达了对宇宙或自然的不解和困惑,以及对于如何回应这种未知的沉默的思考。
  1. 译文注释
  • 这首诗是唐顺之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思索。
  1. 创作背景
  • 根据《明史》和《嘉靖以来首辅传》,唐顺之曾任兵部主事、吏部稽勋等职,后因抗倭有功而升至右佥都御史,并曾巡抚淮扬。他的一生充满传奇,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

赏析

  1. 艺术手法
  • 诗歌采用了传统的五言律诗形式,语言简练而富有节奏感,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例如,“萝薜窗中影”与“铅砂枕上方”的描写形成了一种静谧与孤独的对比,而“还因解龟后”则暗喻了人生的某个阶段的结束和新生活的开始。
  1. 主题思想
  •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哲学的深刻思考。通过描绘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个人的内心世界,诗人探讨了人类存在的意义及其与宇宙之间的联系。
  1. 情感表达
  • 诗歌中的“年华每自伤”和“鸿蒙常不语”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宇宙无言的感慨。这种对时间流逝的无力感和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考。

《罢病归访王山人含真》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次深刻的自我反省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唐顺之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想,为读者呈现了一个既真实又超然的世界。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的艺术造诣,更引发了人们对生活、时间和宇宙本质的深入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