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人颇好事,蓬户掩还开。
四野绿禾满,三秋白雁来。
授衣裁短褐,饮蜡献新醅。
即此堪投老,栖栖竟何哉。
【注释】山人:隐居山林的人。颇:很。好事:喜欢做事情。蓬户:用蓬草编成的门。掩还开:打开又关上。四野:田野。绿:泛指草木茂盛的样子。三秋:秋季的三个月。白雁来:白色的大雁飞来了。授衣:给衣服缝补。短褐:粗布衣服。饮蜡:用蜡烛照明。献:进献。新醅:新酿的米酒,比喻酒味醇厚。投老:到老,即终老的意思。栖栖:奔波忙碌的样子。竟何哉:终究是什么呀?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绩的一首田园诗。诗写一位山中隐士的闲适生活,从“蓬户掩还开”一句起,就显示出这位山居者的生活情趣。全篇以写景为主,语言平淡,意境深远,给人以淡泊明志、清静无为的感觉。
首联“山人颇好事,蓬户掩还开。”说这位山居者喜欢做一些好事,把蓬草编的门敞开了又关上。这里用了两个典故。一是“好事”,典出《后汉书·逸民传》:“好道术,能导引,隐于沛郡华阴山,常饵术,不食五谷。……年百余岁而卒。”二是“蓬门”,典出陶潜《归园田居》:“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门虽设险固,而径不至庭阶。”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这位山人喜欢做些好事,他把用蓬草编成的门敞开了又关上,既表明他喜欢做好事,也表明他的居处简陋,没有门户。这两句诗是点题之笔,为下面的写景张本。“四野绿禾满,三秋白雁来。”写景。上句说田野里长满了绿色的庄稼;下句说三秋时节来了大雁。“绿”与“白”相映成趣,使这幅画面显得生机盎然。“四野”一词写出了诗人的视野非常开阔,视野所及之处都是一片绿意,给人一种宁静安详的感觉。“三秋”一词则写出了时间已经进入了秋天,天气转凉,农事已毕,人们正在休息,所以大雁才飞来。
第三联“即此堪投老,栖栖竟何哉。”写诗人自己的心情。意思是,在这里过着这种生活,也就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了,还是赶快找一个地方安度余生吧。这一句是全诗的主旨所在。作者在这里表达了一种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但又无可奈何地接受了现实的思想。“栖栖”二字用得极妙,它表现了诗人那种心有余悸而又不得不苟且偷安的心理,表现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
这首诗写得平实自然,不加雕琢,却有一种天然的美。它以写景为主,通过写景表现诗人的感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