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灌园兴,不是学于陵。
醉卧松间月,行攀岩下藤。
睢于窃自愧,捭阖又无能。
惟应白社里,谈笑共高僧。

【注解】

偶然灌园兴,不是学于陵:偶然的兴致去浇灌花园。是:这。

醉卧松间月,行攀岩下藤:醉意朦胧中,躺在松树和岩石之间,观赏着月亮和攀援着山藤。行:行走。

睢于窃自愧,捭阖又无能:我不禁偷偷地感到羞愧,又觉得自己不能像张良一样善于运用权谋。睢(xī):偷偷地。窃:偷着。

惟应白社里,谈笑共高僧:只有在那些白社里,才能同那些高僧们畅谈笑语。白社:指佛教的净土宗。

赏析:

《村居二首》为作者在元丰年间隐居于定惠院后的闲适之作。诗人以淡墨轻抹出一幅宁静的乡村风光画卷,并以此寄托自己对官场的厌倦之情。这首诗语言平易自然,不事雕琢,但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偶然灌园兴,不是学于陵。”诗人以“偶然”二字点明自己无心于此,只是一时兴起才来浇灌花园。“偶然”二字,透露出一种轻松自在的心境,也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倦之情。

“醉卧松间月,行攀岩下藤。”诗人在酒醉之后,便在松树和岩石之间躺卧下来,欣赏着明月。他攀附岩石,沿着藤蔓而上。这两句诗描绘出一幅清旷幽美的夜景图,使人如临其境,悠然自得。

“睢于窃自愧,捭阖又无能。”诗人在醉酒之后,感到羞愧难当,觉得自己不能像张良那样善于运用权谋。“睢于窃自愧”,写出诗人内心的矛盾和苦闷。“捭阖又无能”,表明诗人对于世事的无知和无能为力。

“惟应白社里,谈笑共高僧。”只有到了白社里,才能跟那些高僧们畅谈笑语。这里诗人表达了他对于世俗生活的厌倦之情以及对于宗教生活的喜爱。“谈笑共高僧”,显示出诗人与佛徒交往的愉快心情。

这首诗通过对诗人隐居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他的闲适、自在与超然。同时,诗人也表达了他对官场的厌恶之情以及对宗教生活的向往之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