羃䍥更氤氲,林居静不喧。
昼光琴荐湿,玉气石床温。
夜雨泉惊枕,春雷笋到门。
看知书画法,幽趣许谁论。

注释:

羃䍥更氤氲,林居静不喧。

羃䍥:指烟雾弥漫。氤氲:形容烟雾浓厚。林居:在山林中的住所。静不喧:安静而不喧嚣。

昼光琴荐湿,玉气石床温。

昼光:白天的阳光。琴荐:琴桌。玉气:玉石散发出的香气。石床:用石头做成的床。温:温暖。

夜雨泉惊枕,春雷笋到门。

夜雨:夜晚的雨水。泉:泉水。惊枕:使枕边的人感到惊动。笋:竹笋。到门:出现在门前。

看知书画法,幽趣许谁论?

看:通过观察。书画法:书画的方法。幽趣:深奥有趣的事物。许谁论:谁能讨论?

赏析:

崔彦晖是唐代诗人之一,他的诗作多以描写山水风景为主。这首诗是他在一次游历中,看到一片雪林中的小隐之地,写下的一首咏叹之作。全诗通过对雪林小隐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首句”羃䍥更氤氲,林居静不喧。”描绘的是一幅宁静而又神秘的景象,羃䍥象征着烟雾弥漫,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而”林居”则是指山林中的住所,这种环境通常给人一种安静、远离尘嚣的感觉。整句话的意思是说在这个被烟雾笼罩的山林中,居住着一个人,他们的生活平静而又神秘,没有喧嚣之声。

第二句”昼光琴荐湿,玉气石床温。”进一步描绘了这个地方的环境。昼光指的是白天的阳光,琴荐则是琴桌,这里暗示了有人在这个地方弹琴。玉气则是指石头散发出的香气,石床则是指用石头做的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白天的时候,阳光照射在琴桌上,使得琴台变得湿润;而石头散发的香气,使得石床也变得温暖。这两句诗通过描绘阳光、琴台、石床等细节,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祥和的氛围。

第三句”夜雨泉惊枕,春雷笋到门。”突然转变了气氛,从宁静转向生动。夜雨和春雷都是自然界的声音,它们分别出现在诗的前面和后面,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在夜晚,雨水打在屋顶上,惊醒了人们的睡眠;而在春天,竹子长出嫩笋,甚至出现在门前。这两句诗通过描绘夜雨和春雷这两种声音,以及这些声音所引发的反应,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和变化无常。

最后一句”看知书画法,幽趣许谁论?”是整首诗的总结。这句诗的意思是说通过观察这里的景色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我们可以知道书画的艺术方法;但是这种深远的意境和趣味,又有谁能真正理解呢?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和隐居生活的深深赞叹,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这种深沉境界难以为外人所知的心情。

整首诗以描绘自然景物为主,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观察自然景象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诗句中还融入了对书画艺术的思考,展现了作者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