鲲海蜗庐总莫论,大都容得下琴樽。
欲将吏部长名榜,比勘东林离垢园。
李下自无蹊径在,山公原有竹林存。
幽居也不宜篱棘,多少禽鱼望引援。
【注】:
- 商等轩:商辂,号商山,明代名臣。轩:指书房。冢宰:宰相。
- 鲲海:大海。蜗庐:蜗牛的居所。
- 容得下琴樽:能容纳琴和酒杯的地方。
- 吏部长名榜:吏部(吏部尚书),负责选拔官员的部门。
- 东林离垢园:东林寺,位于苏州,是佛教净土宗祖庭。李下自无蹊径在:意谓李子树下没有小路,比喻有才能的人不会受到埋没。
- 山公原有竹林存:山涛,字巨源,三国时期曹魏大臣。竹林:指竹林寺,位于江西九江市庐山,为南朝时刘义庆著《世说新语》中著名典故“竹林七贤”的所在处。
- 幽居也不宜篱棘:指隐居之处也不应被杂草荆棘所包围。篱棘:篱笆、荆棘。
- 多少禽鱼望引援:许多鸟兽都希望得到庇护。引援:指庇护、保护。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商等轩、鲲海蜗庐、东林离垢园等意象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德和清雅环境的向往。
首句“寄商等轩冢宰”,通过“商等轩”这一地名,引出了诗人对商辂这位宰相的敬仰之情。商辂被誉为“商山居士”,其为人正直,政绩卓著,深受民众爱戴。诗人通过“寄商等轩”,表达了他对商辂这位宰相的赞美和敬慕。
次句“鲲海蜗庐总莫论”,诗人用“鲲海”和“蜗庐”两个意象,描绘出一幅大海无边、蜗牛居住的画面。这里,诗人以“总莫论”表达了对这两座地方的不屑一顾,认为它们都不值得一提。然而,诗人并没有因此而否定它们的价值,而是通过“大都容得下琴樽”一句,表达了对于能够容纳琴和酒杯之地的赞赏。
第三句“欲将吏部长名榜,比勘东林离垢园”,诗人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吏部的长名声与东林寺的高洁品格进行比较。吏部作为朝廷的重要机构,负责选拔官员,而东林寺则是佛教净土宗的祖庭,两者各有特色,但都能体现出高尚的品质。诗人通过“比勘”二字,表达了对这两种品质的认同和推崇。
第四句“李下自无蹊径在,山公原有竹林存”,诗人运用了典故,引用了李子树下没有小路的典故,以及山涛原有竹林的典故。这两个典故都与高洁的品格有关。诗人通过这两个典故,表达了对那些有才能却不被埋没的人的赞赏。
第五句“幽居也不宜篱棘”,诗人进一步强调了隐居生活的重要性。隐居生活应该远离尘嚣,保持内心的宁静和清净。而篱笆和荆棘则象征着纷扰和束缚,不适宜存在于隐居之地。
最后一句“多少禽鱼望引援”,诗人以禽鱼的视角来表达自己对于得到庇护的渴望。禽鱼们生活在水边,需要得到庇护才能生存。诗人通过这个比喻,表达了对于那些能够给予自己庇护的人的感激之情。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商等轩、鲲海蜗庐、东林寺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德和清雅环境的向往和追求。同时,通过对比和典故的运用,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内涵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