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郎泼墨写错刀,满堂阴森风雨号。
坐中宾客皆叹息,一叶一叶秋萧骚。
恍如舟泊潇湘浦,湘娥泣血苍蛟舞。
锦瑟无声暮色寒,翠旌缥缈云漫漫。
酒醒推篷月初上,烟消湘水平如掌。
此君隔江呼不来,至今令人劳梦想。
先生清白世相传,苦节由来金石坚。
世上繁华俱不爱,独与此君同岁年。
注释
杨谕德:杨士奇,明朝的开国元勋。墨竹:指他的字或画的竹子作品。
王郎:指杨士奇,王姓是他的字。
错刀:错杂无序的样子。
阴森:阴沉,阴暗。
风雨号:大风大雨的声音。
坐中宾客:在座的宾客。
一叶一叶秋萧骚:像秋天的萧声一样凄凉。
恍如舟泊潇湘浦:恍惚如同船只停泊在潇湘江边。潇湘浦,地名,位于湖南省。
湘娥泣血苍蛟舞:想象湘水女神哭泣时,有苍龙在水面翻腾。湘娥,指湘水的女神,传说其哭时泪滴成珠,化为湘妃玉箫。
锦瑟无声暮色寒:锦瑟无声,形容寂静。暮色寒,天色渐暗。
翠旌缥缈云漫漫:翠旗在云中飘渺,无边无际。
酒醒推篷月初上:酒醒后推开船篷,看到月亮升起。
烟消湘水平如掌:烟雾散去,湘水平静如手掌大小。
此君隔江呼不来,至今令人劳梦想:指杨士奇,他虽然已去世,但他的名字和事迹仍让人难忘。
先生清白世相传,苦节由来金石坚:先生(指杨士奇)一生清廉,世人传颂他的高尚节操,如同坚不可摧的金石。
世上繁华俱不爱,独与此君同岁年:世上的名利富贵都不爱,只有与杨士奇这样的君子相伴,才是真正的岁数。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以杨士奇的墨竹为题,通过描绘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杨士奇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诗人以“王郎泼墨写错刀”开篇,描绘了一幅杨士奇挥毫泼墨的生动画面。王郎,即杨士奇,他是明朝的开国元勋,以清廉正直著称于世。他的作品,犹如他的人品一般,充满正气。
诗人用“满堂阴森风雨号”来形容杨士奇墨竹的场景。阴森、风雨、号叫,这些词汇都形象地展现了杨士奇墨竹的独特韵味。它仿佛是一幅惊心动魄的水墨画卷,让人感受到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诗人用“坐中宾客皆叹息,一叶一叶秋萧骚”来表达他对杨士奇墨竹的感受。这里,“叹息”、“萧骚”等词语,既表现了宾客们对杨士奇墨竹的喜爱和赞叹,也传达出他们内心的感慨和哀怨。这种情感的表达,既体现了诗歌的艺术魅力,又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诗人用“恍如舟泊潇湘浦,湘娥泣血苍蛟舞”两句,将杨士奇墨竹比作潇湘浦上的景色。潇湘浦,是湘江的著名景点,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而闻名于世。这里的“舟泊”,意味着杨士奇墨竹就像是一艘停靠在潇湘浦上的小船。而“湘娥泣血苍蛟舞”则进一步描绘了潇湘浦的神奇景象。湘娥是湘江女神的化身,她哭泣时会流泪成珠,化作湘妃玉箫。而苍蛟则是指在湘江水中翻腾的巨龙,它们在水中翩翩起舞,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诗人用“锦瑟无声暮色寒,翠旌缥缈云漫漫”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杨士奇墨竹的美态。锦瑟无声,意味着音乐之美无法用言语表达;暮色寒,则传达出了夜晚的氛围和寒冷之感。翠旌缥缈云漫漫,则形容了天空中的旌旗在云层中若隐若现,给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感觉。
诗人用“酒醒推篷月初上,烟消湘水平如掌”两句,描绘了杨士奇墨竹在月光下的美丽景色。酒醒后推篷看月升,烟雾散去湘水平静如掌。这些诗句不仅展现了杨士奇墨竹的静态之美,还传达出一种宁静、淡泊的生活态度。
诗人用“此君隔江呼不来,至今令人劳梦想”两句,表达了对杨士奇的敬仰之情。即使他已经离世,但人们仍然怀念他,思念他。这种情感的表达,既体现了诗人对杨士奇的深厚感情,也展现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诗人用“先生清白世相传,苦节由来金石坚”两句总结全诗。先生指的是杨士奇,他的清白名声世代相传,他的坚韧节操如同金石般坚固。这两句话既是对杨士奇的赞美之词,也是对诗歌主题的深化和升华。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意境,通过对杨士奇墨竹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这位英雄人物的深深怀念和敬仰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