廓处乏欢悰,出门眺长衢。
悲风吹落日,四顾无行车。
蹉跎失盛年,感慨独嗟吁。
况我在樊笼,六翮不得舒。
抚剑思西迈,安能守故庐。
淮阴困闾里,马生恋边隅。
桑梓岂我志,蓬藿非我虞。
行行舍此去,去去浮云俱。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全诗如下:
秋日杂诗
廓处乏欢悰,出门眺长衢。悲风吹落日,四顾无行车。
蹉跎失盛年,感慨独嗟吁。况我在樊笼,六翮不得舒。
抚剑思西迈,安能守故庐。淮阴困闾里,马生恋边隅。
桑梓岂我志,蓬藿非我虞。行行舍此去,去去浮云俱。
注释:
- 廓处乏欢悰:指心情郁闷,欢乐之情已无。
- 门楼:这里泛指官府。门楼是古代官署、府第前的一种建筑形式,有门有楼。
- 长衢:指宽阔的长道。
- 蹉跎:指虚度光阴,消磨时光。也指耽误时间。
- 盛年:青春年华。
- 樊笼:樊篱,鸟雀等关在笼子里的鸟。比喻人被囚禁。
- 六翮(hé):鸟张开两翅,其上之羽毛称为“六翮”。比喻人的翅膀。
- 抚剑:持剑。剑是一种兵器,用金属制成,横执于柄端。剑可以挥舞,也可以拔出来刺击。
- 西迈:向西方前进。
- 淮阴:指汉高帝刘邦的谋士陈平、灌婴、周勃等人因功封侯后,居地颍川郡(今河南禹州)一带,所以称淮阴。
- 闾里:街巷。
- 马生:指韩信。韩信少年时家境贫寒,在乡里受胯下之辱;曾为漂母洗衣,受大嫂的礼遇。后来成为西汉的开国名将。
- 桑梓:《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后来常用“桑梓”来指故乡、家乡。
- 蓬藿(hè):蓬草和蒿草。蓬蒿是一种野生植物,茎干细长而多分枝,叶子细长,花黄色。
赏析:
这首诗写于作者流放到吉州司户参军任所之时。诗的前两句,表达了自己内心的苦闷和对前途的忧虑;第三、四句表现了作者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愤懑情绪;第五、六句则抒发了作者的壮志未酬的情怀;最后两句则流露出诗人对前途茫然的感叹。
首联“廓处乏欢悰”,意思是说,身处僻远之地,心情郁闷,欢乐之情已无。这里的“廓处”,指的是远离繁华都市、幽静的偏僻之地。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内心的苦闷和对前途的忧虑,同时也暗示了他对官场生活的态度——他不愿意在这样的地方浪费时间,希望能够早日实现自己的抱负。
颔联“悲风吹落日”一句,描绘了一幅秋天傍晚的景象。诗人在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秋风比作一个悲伤的人,它吹拂着残阳,使得夕阳变得愈发凄凉。这一景象不仅让人感受到季节的变化,更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同时,“四顾无行车”一句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他在思考着自己的未来道路是否能够通向远方的希望。
颈联“蹉跎失盛年,感慨独嗟吁”则是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失望和无奈。这里的“蹉跎”一词,意味着诗人觉得自己浪费了宝贵的年华和时间,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而“感慨独嗟吁”则表明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感慨。这两句诗既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挣扎,也揭示了他对未来的恐惧和担忧。
尾联“况我在樊笼,六翮不得舒”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绝望和痛苦。这里的“樊笼”指的是束缚人的自由和创造力的牢笼。诗人觉得自己就像是被困在笼子里的鸟儿,无法自由地展翅翱翔。而他的内心也像是被束缚的翅膀,无法伸展开来。这种表达方式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不满和抱怨,也反映了他对自由的渴望和对束缚的恐惧。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忧虑。通过对比现实和理想的差距,以及个人命运的无奈和挣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理解和感慨。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才华,也体现了其对生活的认真态度和对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