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瑞来宛国,衔恩入汉家。
边兵犯燕塞,骠骑出龙沙。
为报千金顾,宁辞万里赊。
蹄穿朝踏雪,声断夜嘶笳。
逐北名空在,征南赏未加。
讵随班定远,生作玉门嗟。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一般根据题目所给的诗文进行赏析,赏析时注意从主题、结构、手法、语言和情感等方面入手。此题要求逐句释义,并给出必要的注释及赏析。

“边马有归心”,首句以“归”字起兴,点明诗旨;“边马”指边疆战马,这里暗喻边地将士。“应有归心”即“应有归意”,表达了边地将士思念家乡之情。

“应瑞来宛国,衔恩入汉家。”这两句用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得乌孙国王的帮助返回汉朝之事,比喻边兵立功归来,报效朝廷。“应瑞来”“衔恩入”,均形容边兵立功归来。

“边兵犯燕塞,骠骑出龙沙。”“燕塞”指北方边疆,这里泛指边地。“龙沙”指沙漠,也代指边地,这里泛指战场。这两句写边兵在战斗中取得胜利。

“为报千金顾,宁辞万里赊。”“千金”指国家对将士的赏赐,“万里”指征途遥远。这两句写边兵为国家立下功劳,朝廷要重重奖赏他们。“为报”即“报答”,“千金”是朝廷的赏赐。“赊”即“借”。这两句写边兵为国家立下功劳,朝廷要重重赏赐他们,而他们却宁愿不要这些赏赐,也要奔赴疆场,杀敌报国。

“蹄穿朝踏雪,声断夜嘶笳。”“蹄穿”指战马劳累至极,脚底磨破了皮。“声断”指战马因疲劳过度而发出的声音都停止了。这两句写边兵日夜兼程奔袭敌军,战斗非常激烈。

“逐北名空在,征南赏未加。”“名”同“鸣”,指战马。“逐北”指追击敌人,这里是说追逐敌人。“征南”指征讨南方的敌人。这两句意思是:虽然追击敌人取得了胜利,但朝廷的赏赐却没有增加。“逐北”指追击敌人,这里是说追逐敌人。“征南”“逐北”指征伐敌人,这两句是说追击敌人和征讨敌人的功劳都得不到认可。

“讵随班定远,生作玉门嗟。”“讵”(ju)通“举”,岂,表反诘语气;“班定远”指班超(32—102),东汉时期著名的军事家。“玉门”泛指边地。这两句意为:怎么能像班超那样跟随皇帝远征西域呢?玉门关位于今甘肃省敦煌市西北小方盘山上,为古代通往西域的交通要道。这两句是说不能像班超那样跟随皇帝远征西域。“生作玉门嗟”即“生作玉门之叹”,生作玉门之叹,即死守玉门关,这是作者不愿看到的。

【答案】

译文:

边疆的战马都有思乡归家的心。应当是天降吉祥来宛城,我含着恩情回到汉朝。边兵冒犯了燕塞

,骠骑将军出征于龙沙。为报答朝廷的重奖,宁愿不辞万里长途跋涉。马蹄踩破积雪,夜晚嘶鸣笳鼓。

追击敌人虽取得胜利,而朝廷的赏赐却不增加。难道能如班超那样跟随皇帝远征西域吗?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我不愿意成为玉门关的悲叹者!

赏析:

这首诗写边地将士建功受赏后,渴望建更大功绩,报效国家的心情。前四句先写将士建功受赏,然后写

将士的豪迈气概和爱国精神。中间四句写将士建功受赏后仍不满足,继续奋勇杀敌,为国建功。最后四句写边

地将士希望朝廷能给予更大奖赏,而朝廷却不予理会。全诗抒发了将士建功受赏后,渴望建更大功绩,报效国家

的心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