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运纂丕基,龙飞起潜邸。
圣孝亶渊衷,徽猷迈前轨。
聚讼纷盈庭,批鳞抗群议。
徒逞折角雄,犹取越樽忌。
在宥蒙至仁,承嘉远投裔。
稽首金马门,伤心碧鸡戍。
幕府雅好贤,辟君掌书记。
三纪逾瓜期,数口尚匏系。
朅来秉宪章,欲往问奇字。
为赋从军行,聊展怀人思。

鸿运纂丕基,龙飞起潜邸。

圣孝亶渊衷,徽猷迈前轨。

聚讼纷盈庭,批鳞抗群议。

徒逞折角雄,犹取越樽忌。

在宥蒙至仁,承嘉远投裔。

稽首金马门,伤心碧鸡戍。

幕府雅好贤,辟君掌书记。

三纪逾瓜期,数口尚匏系。

朅来秉宪章,欲往问奇字。

为赋从军行,聊展怀人思。

【注释】:

1、纂:继承。

2、龙飞:比喻帝王即位。

3、圣孝:指帝王有圣德,孝顺。

4、亶:诚。

5、徽猷:美好的谋略。

6、聚讼:争论。

7、批鳞:触怒君主,敢于犯颜直谏。

8、膺:接受。

9、佩:挂在身上作为标志。

10、稽首:跪拜叩头。

11、金马门:汉朝宫殿名。

12、碧鸡:地名,在今昆明附近。

13、幕府:官府。

14、掾史:官吏。

15、胥:官吏。

16、三纪:三年。

17、匏系:用匏做成的绳索。比喻不能自由行动。

18、朅来:突然来到。

19、秉:执掌。

20、问:询问。

【赏析】:

《从军行·其二》,这首诗是诗人杨炯被朝廷召为秘书省正字时所写。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从军生活的关心与牵挂,以及自己仕途不得意时的感慨之情。

首句“鸿运纂丕基”,意思是说国家正处于大好的时期,有着辉煌的前程和基础。这里的“鸿运”指的是国家的运气和机遇,而“纂”则是继承和发展的意思。这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未来的美好期待,也暗示了他自己对于这个美好前景的认同。

第二句“龙飞起潜邸”,则进一步具体描绘了国家政权的稳固和繁荣。这里“龙飞”指的是帝王即位,象征着国家的兴旺发达;而“潜邸”则是指帝王的住所,这里暗指国家政权的根基深厚,稳固可靠。这一句既体现了国家政权的稳固,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未来的坚定信心。

第三句“圣孝亶渊衷”,则是进一步强调了国家的政治清明和道德高尚。这里的“圣孝”指的是帝王具有圣明的德行和孝顺的品德;而“渊衷”则是指其内心深沉,富有内涵。这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政治清明的赞美,也表达了自己对于这种政治清明的认同和向往。

第四句“徽猷迈前轨”,则是进一步描绘了国家的政策和战略的高瞻远瞩和卓越不凡。这里的“徽猷”指的是美好的谋略和策略,而“前轨”则是指前人的经验和做法。这一句既体现了国家政策和战略的高瞻远瞩,也表达了自己对于这种高瞻远瞩的认同和敬仰。

第五句“聚讼纷盈庭”,则是进一步描绘了国家内部的纷争和矛盾。这里的“聚讼”指的是各种争议和纠纷的聚集;而“盈庭”则是指这些争议和纠纷充斥整个朝廷。这一句既反映了国家内部的矛盾和纷争,也表达了自己对于这种矛盾和纷争的无奈和担忧。

第六句“批鳞抗群议”,则是进一步描绘了国家官员面对各种争议和压力时的勇气和决心。这里的“批鳞”指的是敢于冒犯皇帝的权威,敢于挑战传统的束缚;而“抗群议”则是指敢于反对其他官员的意见和行为。这一句既体现了国家官员的勇气和决心,也表达了自己对于他们这种勇气和决心的钦佩和赞赏。

第七句“徒逞折角雄”,则是进一步描绘了那些敢于挑战传统束缚的官员们虽然勇敢但最终却失败的命运。这里的“折角雄”指的是折断敌人的锐角,使其变得无力;而“犹取越樽忌”则是指虽然如此,但仍受到其他官员的忌恨。这一句既揭示了那些敢于挑战传统束缚的官员们虽然勇敢但最终却失败的命运,也表达了自己对于他们的同情和理解。

第八句“在宥蒙至仁”,则是进一步描绘了那些心怀仁爱之人虽然处于困境但仍然保持内心的仁爱和善良。这里的“在宥”指的是处于宽容的境地;“蒙至仁”则是指心中怀有仁慈和善良之心。这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于他们内心仁爱的赞美和认同,也表达了自己对于他们这种心态的敬佩和欣赏。

第九句“承嘉远投裔”,则是进一步描绘了那些心怀仁爱之人虽然远离故乡但仍然保持着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里的“承嘉”指的是接受并珍视美好的东西;“远投裔”则是指远离自己的故乡到其他地方生活或工作。这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于他们远离故乡的思念之情的共鸣和感动,也表达了自己对于他们这种思念之情的理解和尊重。

第十句“稽首金马门”,则是进一步描绘了那些心怀仁爱之人向皇宫致敬的场景。这里的“金马门”指的是皇宫的门楼或宫门;“稽首”则是指低头行礼表示敬意。这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于他们向皇宫致敬的场景的描绘和赞美,也表达了自己对于他们这种敬畏之心的认同和赞赏。

第十一句“伤心碧鸡戍”,则是进一步描绘了那些心怀仁爱之人在远方思念故乡的情景。这里的“伤心”指的是因思念而感到悲伤;“碧鸡戍”则是指位于云南的一个地方。这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于他们身处远方思念故乡的描绘和感受,也表达了自己对他们这种情感的理解和同情。

第十二句“幕府雅好贤”,则是进一步描绘了那些心怀仁爱之人担任官职的情况。这里的“幕府”指的是官府或政府机关;“雅好贤”则是指喜欢选拔和任用有才能的人。这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于他们担任官职的情况的描绘和赞美,也表达了自己对他们这种品质的认同和赞赏。

第十三句“辟君掌书记”,则是进一步描绘了那些心怀仁爱之人担任官职后的工作内容。这里的“辟君”指的是任命他人为官;“掌书记”则是指负责文书工作的官员。这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于他们担任官职情况的描绘和赞美,也表达了自己对他们这种工作内容的认同和赞赏。

第十四句“三纪逾瓜期”,则是进一步描绘了那些心怀仁爱之人担任官职的时间长度。这里的“三纪”指的是三年;“逾瓜期”则是指超过三年的时间。这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那些任职时间过长的官员的感叹和惋惜,也表达了自己对他们这种长期任职经历的认同和理解。

第十五句“数口尚匏系”,则是进一步描绘了那些担任官职的人因为年老体弱而无法自由行动的情况。这里的“数口”指的是家庭人口不多;“尚匏系”则是指仍被绳子拴住无法自由行动。这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那些担任官职的人无法自由行动情况的描绘和感叹,也表达了自己对他们这种境遇的理解和同情。

第十六句“朅来秉宪章”,则是进一步描绘了那些担任官职的人现在又重新执掌文职职务的情况。这里的“朅来”指的是突然来到;“秉宪章”则是指执掌文职职务。这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那些担任官职的人现在又重新执掌文职职务的情况的描绘和赞美,也表达了自己对他们这种重获权力的喜悦和欣赏。

第十七句“欲往问奇字”,则是进一步描绘了那些担任官职的人想要去拜访有才华的朋友的情况。这里的“奇字”指的是有才华的朋友或老师;“欲往”则是指想要前往拜访。这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那些担任官职的人想要去拜访有才华的朋友或老师的心情的描绘和表达,也表达了自己对他们这种追求知识和智慧的热情和赞赏。

第十八句“为赋从军行”,则是再次回到主题,即创作这首《从军行》的目的。这里的“为赋”指的是为这首作品作序或说明;“从军行”则是这首诗的题目,也是全诗的主题所在。这一句既总结了整首诗的创作意图和目的,也表达了自己对于这一主题的深刻理解和认同。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对友人从军生活的关心与牵挂以及对自己仕途不得意时的感慨之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友情和崇高的理想追求,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态炎凉的深深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