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一何湛,源深白云曲。
望舒忽东升,浮光渐西陆。
芜趾匪旧存,芳亭焕新筑。
碎璧时复沈,散金如可掬。
虽乏谢监悰,聊寄庾公瞩。
谁谓旷音尘,古来共幽独。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分析诗歌表达技巧及赏析意境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对诗句进行赏析”,答题时要注意审清题干的指向,然后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此题要求对全诗逐句赏析,并注意赏析关键词语的作用。“清溪一何湛,源深白云曲”的意思是:清清的水溪如此澄澈,源头深深藏在白云的缠绕之中。“望舒忽东升,浮光渐西陆”的意思是:月亮升起在东方,太阳逐渐西落。“芜趾匪旧存,芳亭焕新筑”的意思是:旧日的足迹已经不存在了,而新的芳亭又重新建立起来。“碎璧时复沈,散金如可掬”的意思是:有时玉器也会沉没,金子也可以被捧起。“虽乏谢监悰,聊寄庾公瞩”的意思是:虽然我缺乏谢灵运的才华,只能寄托在庾信的目光中。“谁谓旷音尘,古来共幽独”的意思是:谁说人世隔绝了音尘,古人也有寂寞的时候。
【答案】
译文:
清清的溪水多么清澈啊,它源头深深藏在白云中间。
明亮的月儿突然升起在东方,渐渐向西沉下。
往日的足迹已不复存在了,新的芳亭又重新修建起来。
时而玉器也会沉入河底,金子也可被捧起。
虽然我缺乏谢灵运的才华,只能寄托在庾信的目光中。
谁说人世隔绝了音尘,古人也有寂寞的时候。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咏物抒发自己内心的孤寂之情。
首联写月出之景,“湛”字写出月色之明,“白云”二字写出月色之柔,“东升”“西陆”写出月色的移动。
颔联以“望舒”“浮光”作比,写月之变化。“望舒”出自《楚辞·招魂》:“望舒与息兮,见昭昭一光灯。”这里指月亮从云层间升起。“浮光”出自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里指太阳西下。两句写月出之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生动地写出了月出之景。
颈联写月落之景。“芜趾”是指曾经留下过脚印的地方,即曾经有人活动过的地方,“芳亭”指新建的亭子。这一句是说曾经留下过脚印的地方,如今已经不复存在了。“焕新筑”是说新的芳亭重新建造起来了。两句写月落之景,突出了诗人对月出和月落的不同感受。
尾联写诗人的孤独之感。“谢监”指谢灵运,他因不满当时政治黑暗而退隐山林,“庾公”指庾信,他曾因国破家亡而流落江南。两句是说虽然我缺乏谢灵运的才华,但可以寄情于庾信的怀抱。两句既表达了诗人的孤寂之情,也表明了诗人对庾信的敬仰之情。
全诗通过对月光出和月落之景的描写以及孤独感的表达,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