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嵋山塞倚云霄,健马弯弓意气骄。
夜半忽闻惊客汗,军中应识有嫖姚。

王昌龄的《塞上曲三首·其三》是一首描绘边塞风光的诗作,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对士卒的同情。以下是对该诗逐句的解释:

  • 诗句解读
  • 第一句:“峨嵋山塞倚云霄”:峨眉山的山峰直插云霄,象征着高山的雄伟壮观,暗示了边疆的地理特征和地势之高。
  • 第二句:“健马弯弓意气骄”:健壮的马匹和弓箭手们展现出一种豪迈、自信的姿态,体现了士兵们的战斗准备状态。
  • 第三句:“夜半忽闻惊客汗”:在深夜突然听到士兵因惊吓而出汗的声音,表达了紧张气氛下的生理反应。
  • 第四句:“军中应识有嫖姚”:军中应该认识有像周亚夫一样的英雄人物,这里的“嫖姚”是指周亚夫,一个以勇猛著称的历史人物,暗示着将领们的勇猛和英勇。
  • 译文注释
  • 注释1:“峨嵋山塞”:峨眉山,位于四川省峨眉山市,是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这里的“塞”,指的是边塞。
  • 注释2:“健马弯弓”:形容士兵们装备精良,随时准备迎接挑战。
  • 注释3:“夜半”:晚上,指深夜时刻。
  • 注释4:“忽闻惊客汗”:忽然听到士兵因害怕或紧张而出汗的声音。
  • 注释5:“军中应识有嫖姚”:军中应该认识到有像周亚夫这样的英雄人物。
  • 赏析
  •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描写边疆战士的生活和战斗场景,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性和士兵的不易生活。同时,它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的看法和对未来和平的渴望。
  • 艺术手法:诗人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诗歌具有更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诗歌的语言简洁有力,富有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易于传诵。
  • 文化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唐代,当时国家正处于统一与分裂的时期,边疆战事频繁。诗人通过对边塞将士生活的真实描绘,传达了对国家和平与安宁的深深祝愿。

《塞上曲三首·其三》不仅是一首反映边塞生活的诗,更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深意的艺术作品。它通过对边塞风光的细腻描绘和对士兵艰苦生活的深刻揭示,展示了唐代诗人王昌龄深邃的艺术造诣和对社会现实的敏感洞察。这首诗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也是了解唐代边塞文化的重要文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