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携书剑客南州,早见章江树色秋。
阁上题诗思帝子,门前修刺谒君侯。
亦知地隔犹风马,忽漫星分在斗牛。
徐孺才名谁得似,无烦解榻欲相留。
诗句原文:
独携书剑客南州,早见章江树色秋。
阁上题诗思帝子,门前修刺谒君侯。
亦知地隔犹风马,忽漫星分在斗牛。
徐孺才名谁得似,无烦解榻欲相留。
注释:
- 独携书剑客南州:独自一人带着书籍和剑,前往南州(今浙江省一带)
- 早见章江树色秋:很早就看到章江边的树木在秋天的景色中显得格外萧瑟
- 阁上题诗思帝子:在阁楼上题写诗歌,思念着远方的帝王之子
- 门前修刺谒君侯:在门口递上名片,向君主进献自己的敬意
- 亦知地隔犹风马:虽然地理距离遥远,仿佛风马牛不相及
- 忽漫星分在斗牛:忽然间,星星仿佛分散在天顶的牛宿和羊角之间
- 徐孺才名谁得似:没有人能比拟徐稚的才名
- 无烦解榻欲相留:不要麻烦解下床榻,希望留下共饮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与友人分别的场景,表达了深厚的友情和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开头两句,“独携书剑客南州,早见章江树色秋”,直接点明了诗人携带书籍和剑杖来到南州,并早早看到了章江边的秋日风景。这种景象给人一种孤独但不失壮美的感觉。接下来,“阁上题诗思帝子,门前修刺谒君侯”,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相见时的情景。他们在阁楼上互相题诗,表达着对彼此的思念和敬仰;在门口递交名片,以表达自己对君侯的尊敬。这种场景充满了文人的雅兴和诗意。然而,尽管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感深厚,但他们的地理距离依然遥远,使得诗人不禁感叹“亦知地隔犹风马”。最后一句“忽漫星分在斗牛”,则是对整个离别场景的总结和感慨。尽管地理距离遥远,星星仿佛分散在天顶的牛宿和羊角之间,但这并没有减弱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最终,“徐孺才名谁得似”,这句话是对徐稚才名的高度赞扬,同时也是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怀念。而结尾的“无烦解榻欲相留”则是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的表达,希望友人能够理解自己的心意,不必为离别感到困扰。
这首诗通过对作者与友人离别场景的描绘,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友人深深的思念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天文现象的描写,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