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奏赋谒承明,中岁论交叹死生。
晞世有才非善用,道家为将忌功成。
忽看马鬣新开冢,愁说燕然旧勒铭。
烽火秪今东海上,几多人哭赵营平。

《哭赵司空》

同时奏赋谒承明,中岁论交叹死生。
晞世有才非善用,道家为将忌功成。
忽看马鬣新开冢,愁说燕然旧勒铭。
烽火秪今东海上,几多人哭赵营平。

译文:

同时向朝廷献赋以求得官位,中年时期与朋友谈论生死问题感叹人生无常。
世上虽有才华却不得善用,道家思想作为将领又忌妒他人功绩显赫。
忽然发现墓地新被挖掘,心中忧愁的是对过去功绩的纪念。
现在的边患只有东海上的烽火,有多少人因你而哭泣赵营平。

注释:

  1. 同时奏赋谒承明:指同时向朝廷上书献赋,希望得到朝廷的赏识,以便得到官职。
  2. 中岁论交叹死生:在中年时期,诗人和朋友讨论关于生死的话题,感叹人生的无常。
  3. 晞世有才非善用:意思是世间虽然有人有才能,但他们并不善于使用这些才能,导致才能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或价值。
  4. 道家为将忌功成:道家思想认为做将领的人应该避免成就功名,因为一旦有了功绩,就会引来他人的嫉妒和猜忌,从而影响自己的声誉和地位。
  5. 忽看马鬣新开冢:突然之间,看到新近被挖掘的坟墓,可能是某位已故的官员或名人。
  6. 愁说燕然旧勒铭:提到历史上著名的燕然山勒石记功的铭文,表达了对历史长河中英雄事迹的怀念和感慨。
  7. 烽火秪今东海上:现在只有东海上的烽烟,暗示边疆的战乱和动荡。
  8. 几多人哭赵营平:多少人因为赵司空的去世而感到悲伤。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赵司空生平及其死后哀荣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其一生的深切缅怀和对其死亡的哀悼。诗中通过描绘其生前为官时的仕途艰难,及其与友人的生死观念差异,深刻地反映了明代社会的政治氛围和个人命运的无奈。此外,通过对坟墓被发掘的情景描述,诗人也间接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哀叹,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对个人的悼念,更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