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时四海羡弹冠,每过龙门卜夜阑。
忽漫东归依泰岱,几凭西笑当长安。
琼枝愿见何由得,尺素传来亦自难。
更道辋川多胜迹,相邀裴迪共挥翰。
【注解】
李伯华:作者的朋友,时为监察御史。
期:希望、愿望。
感今追昔:感慨现今之事,追想往日之事。
逢时四海羡弹冠:在当今时代,四海之内都以弹冠相庆为荣。比喻升官得志,得意洋洋。
每过龙门卜夜阑:每当经过龙门的时候都要占卜一下时间,因为“龙门”在这里是比喻,指科举考试。
忽漫东归依泰岱:忽然漫无目的东归去依附泰山。
几凭西笑当长安:几次凭借西望长安的景色而感叹。
琼枝愿见何由得,尺素传来亦自难:希望得到一个像琼树一样美丽的女子,但如何能够实现呢?即使得到了,书信往来也不容易。
更道辋川多胜迹,相邀裴迪共挥翰:再提说辋川有许多优美的风景,邀请裴迪共同挥笔作诗。
【赏析】
这是一首酬答朋友李伯华的诗,诗人对友人来信表示感激,并以此诗作答。全诗抒发了诗人渴望得到知己知音的心情和对友情的珍视,表现诗人对友情的真挚感情。
首联“逢时四海羡弹冠”,诗人用典表明自己身处的时代是太平盛世,因此天下人都以弹冠相庆为荣。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盛世的向往和赞美之情。“每过龙门卜夜阑”,诗人用典表达自己仕途得意,意气风发的心情。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颔联“忽漫东归依泰岱,几凭西笑当长安”,诗人用典表达自己想要归隐的决心,但又担心无法实现这一愿望。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颈联“琼枝愿见何由得,尺素传来亦自难”,诗人用典表达自己渴望得到一个如琼枝般美丽的女子,但又觉得自己难以实现这一愿望。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追求和无奈。尾联“更道辋川多胜迹,相邀裴迪共挥翰”,诗人用典表达自己再次提及辋川的美景,邀请好友一同游览欣赏,以增添乐趣。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珍惜之情。
此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书信往来,展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和互相理解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