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书插羽达斋宫,圣主停祠赋小戎。
燕地笳喧榆塞上,汉家月照柳营中。
师从节制猷偏壮,将熟韬钤气自雄。
慷慨即思投笔去,一朝开域伫铭功。

【注释】

闻警:听到警报。闻,动词,听到;警,警报。军书插羽达斋宫:指军队的文书送到朝廷。达,通达,传达。斋宫,皇宫。圣主停祠赋小戎:《汉书·武帝纪》:“武帝时,天下艾安,靡有兵革之事,而庙堂之上,犹用武臣,以班超为中护军。超年老罢病,乃上疏乞骸骨,征诣行在所。帝许之,即解引还。后与公卿议欲起大司马将军、虎贲中郎将郭昌等六人,更持兵出五原、朔方。匈奴闻之,惮于二师。”此谓皇帝停止祭祀。赋小戎:作《小戎》诗。“小戎”,《诗经》篇名,是周代贵族妇女的礼服。《汉书·艺文志》:“《小戎》,兵车之器也。”

燕地笳喧榆塞上,汉家月照柳营中:据《三国志·魏书·文帝纪》:“太祖至雍州,过陇右诸县,皆空壁来谒,民从者万数。帝嘉其远来致敬,皆赐谷帛各有差。”又:“太祖征乌丸,东涉辽隧,过白狼山,登碣石,临易水,观烽火台于高阪之上”。按:曹操自征乌丸回师时,曾经过今河北张家口地区。榆塞,即榆关,在今河北省秦皇岛市西南。柳营,指营房。唐玄宗时,曾在今陕西兴平东北置天雄军,后改为天雄军节度使。

师从节制猷偏壮:师从节制,指军队由统帅指挥。猷,谋略。偏壮,偏强,这里指勇猛。

将熟韬钤气自雄:意谓将领已练就了丰富的战术。韬,韬略,军事策略;钤,同“钳”,指武器。气自雄,指气概豪迈。

慷慨即思投笔去:即思,便想;投笔去,放弃笔杆子不写了。

一朝开域伫铭功:一夕之间(指平定叛乱之后)就要建立功勋。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局面的一种描绘,表现了诗人希望统一天下的思想。

首句写军情紧急。军情严重,故军书传至朝廷。这一句是全诗的总纲和线索。

第二句承第一句而来。军情紧急,所以皇帝不得不停止祭祀。这一句是说“圣主”停止祭祀的原因是因为军情紧张。“圣主”、“暂停”、“祭祀”、“军情”四词连在一起,构成了一个特定的历史场面。

第三句承接第二句而来。因为军情紧张,所以军中的笳声喧哗。这一句是说“燕地”的笳声喧哗的原因是因为“军情”紧张。“燕地”、“笳声”、“军情”四词连在一起,又构成了一个新的历史场面。

第四句承接第三句而来。因为军情紧张,所以“汉家”的月光照到营帐之中。这一句是说“汉家”月光照到营帐之中的原因是因为“军情”紧张。“汉家”、“月光照”、“营帐”四词连在一起,又构成了另一个历史场面。

第五句承接第四句而来。因为军情紧张,所以“汉家”的军队威震四方。这一句是说“汉家”的军队威震四方的原因是因为“军情”紧张。“汉家”、“军队”、“威震”、“军情”四词连在一起,构成了一个气势磅礴的历史场面。

第六句承接第五句而来。因为军情紧张,所以“汉家”的士兵英勇善战。这一句是说“汉家”士兵英勇善战的原因是因为他们训练有素,所以能战胜敌人。“汉家”、“士兵”、“英勇善战”、“训练有素”四词连在一起,又构成了一个威武雄壮的历史场面。

第七句承接第六句而来。因为军情紧张,所以士兵们都愿意为战争献出生命。这一句是说士兵们愿意为战争献出生命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渴望胜利。“士兵们”、“战争”、“渴望胜利”、“献出生命”四词连在一起,构成了一个令人振奋的历史场面。

最后两句承接第七句而来。因为军情紧张,所以作者决心弃笔而去。这一句是说作者决心弃笔而去的原因是因为他渴望统一全国,建树功业。“作者”、“决心弃笔而去”、“渴望统一全国”、“建树功业”四词连在一起,构成了最后一个历史场面。这个场面是全诗的总收束,也是对前七句的概括。

这首诗的写作手法非常简炼,但是内容丰富,层次分明,结构紧凑,语言凝练,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