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舟叨二客,飞盖此追随。
峭石攒云际,疏林着雨时。
山秋登更爽,寺寂坐相宜。
何处堪禅悟,寒泉独在斯。

秋日王舍人邀游支硎山同陆仪曹

同舟叨二客,飞盖此追随。

峭石攒云际,疏林着雨时。

山秋登更爽,寺寂坐相宜。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秋日游览支硎山时所作。全诗以时间为线索,描述了作者与两位友人一同游览支硎山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禅修生活的向往。

首句“同舟叨二客,飞盖此追随”,描绘了诗人与两位友人乘船同行,飞驰于山间的场景。这里的“同舟”、“飞盖”形象地展示了诗人与友人共同游览的快乐和自由。

第二句“峭石攒云际,疏林着雨时”,则具体描绘了支硎山的自然风光。“峭石”指的是山中的陡峭岩石,它们如同云雾般聚集在一起,给人一种高耸入云的感觉。“疏林”则是形容山中稀疏的树林,它们在风雨中摇曳生姿,增添了几分生动气息。

第三、四句“山秋登更爽,寺寂坐相宜”,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支硎山秋天景色的喜爱。“山秋”指的是秋天的山景,它给人带来清爽和宁静的感觉。“寺寂坐相宜”则暗示了寺庙中的宁静氛围,使得作者能够在这里静心修行,寻找内心的平静。

最后一句“何处堪禅悟,寒泉独在斯”,则是诗人在游览过程中的一种思考。他感叹自己身处如此美景之中,却难以找到合适的机会进行禅修,只能独自品味这寒泉之味。这里的“寒泉”代表了禅宗所倡导的清静、淡泊的生活态度,而“独在斯”则体现了诗人孤独而又虔诚的心态。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支硎山秋日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禅修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人也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