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览先朝籍,君家名与通。
著书称马走,问道得鸿蒙。
岁月别来久,云山归去同。
幽居应不远,负郭即墙东。

【注释】

曾览先朝籍:曾翻阅过先皇的册页,指在朝廷为官。君家:你家门(这里以“君家”代称邹谦之),指邹谦之的家门。通:通达。

著书称马走:著书时骑着马到处奔波,形容勤于著述。问道得鸿蒙:询问道术而得到道,比喻学问高深。

负郭:背靠城郭,这里指靠近城市。墙东:住宅的东面。

【赏析】

这是一首寄赠诗。作者对邹谦之的才学和为人十分推崇,所以特地写了这首诗赠给他。

首联“曾览先朝籍,君家名与通。”是说诗人曾翻阅过先皇的册页,你家的名声与朝廷相通。诗人曾担任过翰林院编修、侍讲学士等职,他与邹谦之一样都是文渊阁大学士,所以有“曾览先朝籍”之说,“君家”就是邹家。“名与通”,意指名望与朝廷相通。

颔联“著书称马走,问道得鸿蒙。”是说著书的时候骑着马四处奔波,询问道术却得到了大道。诗人自诩“平生好读书”,他一生勤奋著书,而且涉猎甚广,学识渊博,故称他“著书称马走”。他向人请教道术,得到道家的“无为”思想,故称他“问道得鸿蒙”。

颈联“岁月别来久,云山归去同。”是说岁月已经过去很久了,云山归隐之后,我们还会在一起的。这两句是写诗人对邹谦之的期望,希望他能像自己一样,在仕途失意后隐居山林,过上清静的生活。

尾联“幽居应不远,负郭即墙东。”是说隐居的地方应该不会太远吧,你的住宅就在我的东面。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邹谦之的关心,也体现了他对邹谦之的期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诗人通过描绘邹谦之的名字与朝廷相通、著书时骑着马四处奔波、向人请教道术得到大道等事迹,赞颂了邹谦之的才华和品德。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喜爱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